2022年伊始,局勢向來比較平穩的哈薩克斯坦突發騷亂,令各界措手不及。一時間,關于這場騷亂背后原因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不少人將懷疑的目光投向境外“黑手”。隨著哈國一則消息的披露,隱秘的真相似乎浮出水面。據環球網報道,哈薩克斯坦前總理、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馬西莫夫因涉嫌叛國罪被捕。
在馬西莫夫被捕之際,哈國首任總統顧問葉爾迪斯巴耶夫向民眾表示,一些官員和執法人員的背叛,是導致哈薩克斯坦陷入危機的原因之一,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推翻現政權。葉爾迪斯巴耶夫佐證上述說法的證據是:在騷亂發生當天,哈國主要城市機場的安全部隊被莫名調離,導致機場迅速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同時,國家安全委員會大樓也在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被暴徒輕易占領。此外,他聲稱哈薩克斯坦境內長期存在“非法武裝訓練基地”,但這一消息始終未被上報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馬西莫夫被外界視為是哈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密友”。據外界人士分析,納扎爾巴耶夫團隊的權力在哈國政權交接期間被削弱,而時至今日,現任總統托卡耶夫的權威也一直受到“前總統親信”的嚴重制約。
種種跡象表明,這似乎是一場圍繞著“總統寶座”的權力之爭,所謂的“天然氣漲價”恐怕只是一個相當邊緣化的直接因素,而非根本因素。因此,這起全國性騷亂事件,或許不排除是哈國政府內部的舊有勢力不甘于退出政治舞臺,以國家利益為代價、勾結外國勢力所進行的一次冒險。
不過,哈薩克斯坦現任總統托卡耶夫的手段也十分強硬。據悉,在局勢初步穩定之后,托卡耶夫強調,與恐怖分子談判是“無稽之談”,拒絕繳械的暴徒都“必須被消滅”,且軍警開火前無需警告。相信在這樣的“雷霆手段”之下,任何騷亂都難成氣候。
再者,這場大規模騷亂在幾十小時內,就被哈政府完全控制。歸根結底,部分受蒙蔽和挑唆的民眾只是趁機發泄對經濟低迷的不滿,遠未達到要“推翻政府”的程度,而真正意義上的暴徒則因人數較少,很難形成太大的氣候。
除此之外,哈政府還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措施,如燃料價格管控、調整高通脹率,以響應民眾的需求。與此同時,托卡耶夫當機立斷,對政府高層人員進行了重新“洗牌”,相當一部分政要被撤職和調任。總之,一套雷厲風行的“組合拳”下來,反對陣營怕是損失不小。在政治舞臺活躍多年、一度是國家“二把手”的馬西莫夫被捕,也是一個顯著的表現。
無論如何,這場混亂破壞了哈國的穩定,顯示出了“顏色革命”的跡象,我們也需要時刻警惕看不見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