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東方IC
-中國“圣誕村”-
這里沒有白雪,也沒有麋鹿
只有600多個工廠
生產著全球近80%的圣誕裝飾品
說實話,到了今天,如果沒有中國“圣誕村”,外國人或許會沒法過圣誕節,“圣誕老人”也會隨之失業。
這就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的“魔力”。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浙江義烏開始有了“中國圣誕村”的封號。
義烏商貿新區航拍BY吳獻華
這里沒有白雪,也沒有麋鹿,只有600多個工廠,生產著全球近80%的圣誕裝飾品。
圣誕工廠里的工資,多半是計件的。來自中國各地的工人們會每天工作長達13個小時,每周工作7天,去換取4000-5000的月薪。
BY東方IC
雖然英國《經濟學人》曾報道說,圣誕老人在中國的知名度已經超過了耶穌。
但是,在圣誕工廠里晝夜勞作的工人們,或許也沒有太多時間去理清圣誕節的真正含義。
//////////
全球圣誕節都離不開“中國制造”
“沒了義烏,圣誕老人可能要失業”,來自加拿大的采購商菲瑞斯風趣地說。
假若沒了義烏,不單單是全球80%的家庭將沒有圣誕樹、圣誕燈,或許就連圣誕老人都將失去自己的圣誕帽。
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曾經描摹過義烏福田二區的圣誕工廠。在那些不起眼的商住樓街道里,藏著260多家“門面房”的商鋪,供應著現代美國人圣誕節所需的全部裝備。
BY網絡
從圣誕帽、金屬球到LED燈點亮的圣誕樹……
這顯然并不夸大。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上高達96%的人造圣誕樹來自中國制造。
一些圣誕工廠就曾透露,他們至少30%的訂單來自美國。
美國圣誕燈小街BY網絡
在面對這些金銀箔和彩燈閃閃的圣誕小玩意上,美國人每年依然“毫無抵抗力”的花費將近143億美元,去裝點他們的圣誕夢。
不僅如此,在慶祝一年一度圣誕節的熱情上,歐洲人民不比美國人差。
隨著近幾年歐洲經濟的漸漸回暖,2018年圣誕季,僅英國每年人均花費在圣誕裝飾品上的錢,就達到了646歐;隨之而來的第二名是西班牙,達到601歐,意大利則以541歐位列第三。
倫敦圣誕市場BY網絡
近代圣誕樹源起的德國,在圣誕節的人均支出也將達到476歐元。其中,來自中國義烏的圣誕樹、圣誕掛件、圣誕服飾等小商品,在德國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德國圣誕集市BY網絡
“歐洲人要求精致、產品上檔次,還要考慮環保,而南美、中東地區的客戶,要求沒那么復雜,只要看著熱鬧,能體現氣氛就可以了”。
沒怎么出過國的浙江商人蔡勤亮,對許多國外的客戶喜好了然于心。他在義烏擁有兩個生產圣誕裝飾品的工廠,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每年夏天是圣誕裝飾品銷售的旺季,工廠工人們時常要加班到晚上10點。每當這個時候,蔡勤亮圣誕工廠的展示廳就會被不同語言的外國商人擠得水泄不通。
蔡勤亮BY中青報
義烏圣誕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金林就曾估算過,“如果把范圍擴大到‘中國制造’,那么全世界用來慶祝圣誕的商品中,有80%都屬于中國牌。”
毫無疑問,中國商人在“中國牌圣誕商品”中賺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據杭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全市600家作坊和工廠的圣誕產品產值總達30億美元。
相對更少的人工費用和更低廉的原料成本,讓中國圣誕產品在國外極具價格優勢。
一位圣誕樹工廠的負責人表示,德國進口商大多采購高檔圣誕樹,就價位和質量而言,“中國制造”在當地市場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此外,隨著2014年“義新歐”鐵路的開通,原本1個集裝箱需要花費40天共1500美元的海運成本,則轉換為21天共500美元的鐵路運費。
“義新歐”鐵路沿線風景BY網絡
費用和時間的縮減,讓原本9月就要結束的圣誕節訂單,可以一直延續到10月中旬。
這意味著圣誕工廠能接下更多的訂單,工廠能從年初一直忙到年尾。從年初的準備到夏天的商品熱賣,這是外銷最旺的時候。
然而,當這些圣誕工廠年復一年的生產和批發圣誕裝飾品時,到了那一刻,他們卻并不過圣誕節。
每天都在被金光閃閃的鈴鐺和紅白相間的圣誕服飾圍繞著,他們大多都會回復一句,“我對圣誕節一點感覺都沒有”。
//////////
“我們從來不過圣誕節”
“只要生意好,能賺錢就是在過節。”
對比起其他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物產富饒的江南水鄉,生活在40年前的義烏人根本沒有辦法想象,“義烏能夠成為世界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
那時的義烏還只是一個貧困的農業縣,農民們最大的憂慮就是土壤肥力不夠,糧食產量低。一些人被迫外出打工,那時候的浙江及周邊省份總能找出個遠離家鄉的義烏人。
1977年從事“雞毛換糖”的義烏農民BY金福根
“雞毛換糖”,是義烏流傳已久的小故事。說的是,拿糖換雞毛,而雞毛能提高土壤肥力。這樣類似的物物交換,在當時義烏的小集市上很常見。
隨著一輪輪的置換下來,上世紀70年代,義烏小商品交易市場漸漸開始成形。
20世紀80年代,義烏市場越做越大。他們開始為全世界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裝飾品、小家用電器、雨傘和汽車配件,成為“中國制造”的起點。
1982年9月,義烏第一代商品市場BY經濟日報
商品客單價低,是義烏市場最大的優勢,也是它能快速擴張的原因,包括銷往國外的圣誕裝飾品。
在香港賣上10元的一個圣誕小禮品,在義烏批發市場上或許都不到1元錢。
伴隨低價而來的,是對品質的質疑,如同其他“中國制造”引人喜愛也為人詬病的特征一樣。
義烏圣誕球BY網絡
蔡勤亮把原因歸咎于市場:“大家都喜歡買便宜貨,如果產品太高檔,就不符合市場需求了。”
《“中國牌”圣誕節》
近幾年來,面對仍是剛需的圣誕裝飾品,中國“圣誕村”也有點犯難。人工成本、原材料價格都在漲,而商品價格的漲幅卻有限,利潤空間被一壓再壓。
“面對日益變化的消費市場如何賺錢”,也成了圣誕工廠們需要絞盡腦汁的事。對于那些的圣誕狂歡,他們并不關心。
這些關乎賺錢生存的煩心事,同樣也是工廠工人們的苦惱。
2014年,老魏聽老鄉說在義烏打工一個月能賺4000多元。他便義無反顧的帶著妻兒從貴州遠赴義烏。
這是他第一次攜家帶口的外出打工。老魏和小兒子去了噴粉車間,大兒子去了切割車間,妻子去了安裝車間,他們都在同一家圣誕工廠里。
老魏工作場所BY東方IC
老魏的噴粉工作,是先要將白色泡沫浸沒在膠水里3秒,再在噴粉機器中沾鮮紅色粉末10秒,然后烘干。當泡沫制品變成了鮮艷的紅色,他就算完成了一件。
當工廠從原先的月結工資改成了計件制,老魏就決定一天要工作上10多個小時。他和小兒子一天下來能做5000多件制品,一個月下來兩人差不多賺7000元。
老魏在墻上計件BY東方IC
即便如此,老魏也沒搞明白自己在做的究竟是什么,也沒搞清楚圣誕節是個什么日子。
“或許,這就是外國人過的新年?”老魏想。
不知道圣誕節也沒關系。等到了廠子放假,老魏會回到貴州老家。
可能,就不再回來了。
//////////
“你們過節,我們賺錢”
根據義烏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到10月,義烏市出口圣誕用品總計19.2億元,同比增長23.9%,這個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了10.6個百分點。
據悉,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已經制訂了10個行業標準,包括圣誕裝飾用品、圣誕帽、圣誕樹、圣誕鐘、圣誕花、圣誕花環和圣誕球等。
BY網絡
在行業制作標準的規范下,整個義烏圣誕用品品質會提升一個層次,并能有效扼制惡意競爭。
不僅如此,面對國內外的個性化消費市場,圣誕工廠們除了把握住世界各國對圣誕用品的喜好外,還在積極地研發“圣誕新品”。
“我們投入了十幾個人的研發團隊,有的去做調研,根據調研的結果,對產品進行升級,加入一些燈的變化、光纖絲的變化,加入藍牙、音樂等等,我們今年整個業績,相比往年來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提升。”
——某工藝品有限公司廠長曾富海
“這個木制品對于他們在歐美的,非常愿意接受,因為第一環保,第二價格低廉。我們貨過去了,他們接受度非常大。”
——某圣誕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宜斌
在這可喜的發展形勢背后,其實是一條國外都沒有的圣誕用品生產、銷售、包裝等的完整產業鏈。
BY網絡
英媒曾在報道中這樣說:
“當圣誕節次日的鐘聲敲過零點,我們在英國會把10億張圣誕卡扔進垃圾箱,一起丟棄的還有足以連到月球的包裝紙。只要人們一旦電池耗盡,就會將新奇的、便宜的、會吹奏薩克斯的圣誕老人丟進垃圾桶,或是歡度完圣誕節后就把人們閃瞎眼的圣誕帽隨意丟棄在大街上。義烏的工廠就會源源不斷的再將它們生產出來。”
這樣的形容和表述,帶著英國人一向「犯傻」的傲慢。
但是,那又怎么樣呢?
畢竟,你們過節,我們賺錢。
-END-
文編輯丨新小志
參考|《“中國牌”圣誕節》等
部分數據源于:《2018歐洲圣誕季消費市場分析》
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
新縣志,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