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一個位于亞洲中部的國家,其領土北鄰俄羅斯,東與我國接壤,南則比鄰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西側則瀕臨著寫作“海”、實為“湖”的世界最大湖泊——里海。
毫無疑問,哈薩克斯坦100%是一個內陸國,并且它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272.4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讓它的體型遠超中亞幾個同樣以“斯坦”為國名后綴的國家。然而在如此巨大的國土上,區區只散落著1878.50萬人!這也讓哈薩克斯坦坐實了“地廣人稀”這一形容詞。
2019年,哈薩克斯坦以1816.66億美元的GDP,位于世界GDP排行榜的53名,0.2069%的世界經濟占比,算得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好過日子是沒問題的。
哈薩克斯坦
2020是“世界大變”的一年,不過......盡管在過去的一年里,世界上很多國家因為各種問題時不時地吵作一團,但某些國家,比如哈薩克斯坦,卻寂靜的如同不屬于這個世界。
總的來說,在大眾眼中,哈薩克斯坦大概就像班級里一個沉默寡言的中等生,屬于那種在班集體中沒有什么存在感的同學。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聞,貌不驚人”的國家,在過去竟然曾經一度有著“世界第4核國家”的稱號,卻又一度將其放棄。其經過與結果,實在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是如何成為“世界第4核國家”,又為何放棄擁核的呢?
哈薩克斯坦核試驗的痕跡
讓人感到麻煩的“遺產”——哈薩克斯坦成為“世界第4核國家”的前因后果
在哈薩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有著一處“生命禁區”。
1948年,一隊蘇聯紅軍來到了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廣袤草原上,他們在這里徘徊了幾天,然后用木樁,鐵絲網,鋼鐵,混凝土,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一個面積高達1.85萬平方公里的軍事基地。正在當地牧民望著軍事基地拔地而起,而疑惑不解的時候,政府通知他們,將來這塊地方將被軍事管制,普通民眾無許可不得靠近。
牧民們離開時依舊疑惑不解,不過只過了一年,謎底就被揭開了。1949年8月29日,伴隨著一朵蘑菇云在這塊被木樁與鐵絲網層層環繞的區域內騰起,陣陣轟鳴中,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這塊區域,開始了它作為蘇聯核試驗主要場地的生涯。
據記載,從1949年第一次核爆實驗開始,到1989年10月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被迫關閉的40年中,蘇聯一共在這里進行了數量高達476次的核實驗。
核試驗場遺址
而除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之外,哈薩克斯坦還有著拜科努爾發射中心,這樣著名的發射場地。在這樣的背景下,1991年蘇聯解體之際,哈薩克斯坦國內至少還遺留有1216枚核彈頭。
同時,烏克蘭、白俄羅斯兩個同樣身為前蘇聯加盟國的擁核國家,在從蘇聯脫身之后,前后宣布對本國核武器擁有主權,這就導致之后獨立的哈薩克斯坦有學有樣,同樣將國內核武器據為己有。
根據世界各國公布的數據,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哈薩克斯坦的1216枚核彈頭,繼承了前蘇聯7.6%的核力量,僅數量而言,甚至遠超當時中、英、法三國之和,僅次于蘇,美,烏克蘭三個國家,乃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4核國家”。況且哈薩克斯坦除了核彈頭之外,還擁有104顆可以發射的SS-18枚洲際導彈,這無疑就會讓整個世界變得緊張起來。
恐怖的核戰爭讓所有人國家心驚膽戰
哈薩克斯坦無核化的推動者
1968年6月12日的聯合國大會上,早些年被“古巴導彈危機中”劍拔弩張的雙方,嚇到的世界各國,幾乎是一面倒地通過了美國提議的關于禁止核武器擴散的條約。伴隨著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正式生效》,世界范圍內尚未擁核的國家都被套上了“籠頭”。
不過,沒人能杜絕意外的發生,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朝鮮這些國家,我們尚且不去深究其擁核內幕,這里只說蘇聯解體后,瓜分蘇聯核武庫的四個國家——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
當西方國家沉浸于蘇聯解體的巨大喜訊中時,他們忽然發現,他們需要面臨的核國家突然之間就從蘇聯一個變成了4個。人們一時間不知該哭還是該笑,最大的“核武庫”解體后,核擴散危機竟然反過來加重了?
考慮到蘇聯解體之初,各國國內的政治亂象,美國等西方國家唯恐核武器落入不法之徒或政治狂人的手中,屆時世界將面臨遠比蘇聯存在時更大的威脅。于是,銷毀或削減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遺留核武器的行動,迫在眉睫。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美國從兩個方面入手,制定了專門針對中亞地區核武器削減的計劃。一方面,是通過規定化、制度化的條約,從而達到削減哈薩克斯坦核武器的目的;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經濟援助的方式,換取哈薩克斯坦政府對核武器削減的支持。
不過,希望削減哈薩克斯坦核武器儲備的絕不只有西方國家。俄羅斯,這個繼承了前蘇聯最大那份遺產的國家,在獨聯體成立之后,也開始積極推動獨聯體核武器統一控制的原則,簡而言之,俄羅斯希望獨聯體內部只有它一個擁核國家,從而獲取更大的政治資本與獨聯體的領導權力。
美俄雙方很快就在實現三國無核化的行動上達成一致。實現三國無核化的第一步就是《里斯本條約》的簽訂。早在蘇聯時期,美蘇雙方就簽訂了《美蘇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雙方的各類型武器,削減到一個相對來說較為安全的范圍內。
在這樣的雙重背景下,俄羅斯很快和美國達成一致,1992年,雙方在《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框架下,與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三國共同簽署了《里斯本條約》,條約規定,三國需要將國內現存的核武器盡數拆除銷毀,以實現無核化。
另一方面,美國亦是軟硬兼施,在《里斯本條約》的硬性規定下,它還通過經濟援助計劃,一方面支持哈薩克斯坦將國內核彈頭運往俄羅斯銷毀,一方面促使哈薩克斯坦國內那些不愿銷毀核彈頭的政客們,發生轉向。
在蘇聯解體之初,原本指望著蘇聯支援過日子的中亞五國,突然間就斷了物資經濟的來源,日子過得是相當清苦。美國的政客們一眼看出哈薩克斯坦“擁核大國”表面下,窮困的真實處境。于是,美國人對癥下藥,在1992年5月19日,與哈薩克斯坦正式簽訂了《美哈貿易與投資協定》,不僅指導哈薩克斯坦的國內經濟建設,還專門出錢用來支援改善哈薩克斯坦的國計民生。
在美俄的軟硬兼施之下,哈薩克斯坦很快“繳械投降”,很快就拆除了國內的所有核武器,并且還在美國人出資的情況下,將所有核彈頭一一運送至俄羅斯進行銷毀,進而成為三國之中最早實現徹底無核化的那個國家。
《和平的震中》——哈薩克斯坦領導人的遠見與智慧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是哈薩克斯坦獨立后的第一位總統,也是哈薩克斯坦唯一一位贏得5次連任的總統。這位被我國授予“友誼勛章”,被埃爾多安稱為“突厥世界的長老”的政治家,在哈薩克斯坦的無核化過程中,也起到了無比巨大的作用。
這位在2019年3月卸任總統一職的老人,有這樣一本著作——《和平的震中》。在這本書中,他詳細而細致地描寫了哈薩克斯坦獨立以后,他是如何決定將“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關閉,又是如何下定決心,作為第一個實現完全無核化的“后蘇聯國家”。
自蘇聯獨立之初,哈薩克斯坦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在關于是否聽從西方安排,將核彈頭盡數銷毀這件事上,哈薩克斯坦國內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
一部分人強烈要求,哈薩克斯坦應當保留現有的核武器,一方面可以在面對威脅時具備一定反制能力,另一方面哈薩克斯坦也可以借助核武器的威懾力,從而稱霸中亞,獲得一部分原本屬于蘇聯的政治權利。
而另一部分人,則是以納扎爾巴耶夫為代表“棄核派”。在他們眼中,哈薩克斯坦擁核的弊端遠大于其中的好處。一則,哈薩克斯坦國內缺乏維護核武器的必要經濟條件,國家獨立之初百廢待興,處處缺錢處處窟窿;二則,真正能夠保護哈薩克斯坦的絕對不是核武器,哈薩克斯坦倘若整天拿著原子彈耀武揚威,最終只會招來國際社會對哈薩克斯坦的制裁。
而正是在納扎爾巴耶夫的倡導下,哈薩克斯坦最終選擇了棄核這條道路。就像納扎爾巴耶夫說過的那樣:在20世紀,哈薩克斯坦超越并自愿放下了核武器,從此表明了21世紀應該什么樣。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
尾聲
哈薩克斯坦在實現無核化之后,開始專注于國內發展,當時間來到今天,哈薩克斯坦的人民生活相較于獨立之初已經提升很多。
雖然當時間來到今天,仍舊有人在討論當年棄核的決定是否正確,但在大部分哈薩克斯坦人眼中,當年的決定對現在的他們來說,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因為對于普通人而言,重要的永遠是生活和當下。
下一篇
名偵探柯南薩克斯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