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如畫的新疆那拉提草原,悠揚婉轉的歌聲響起,幾個人隨之起舞,一切美得像一幅畫。
音樂旅行紀實節(jié)目《邊走邊唱》拉開序幕,河樂隊碰上老狼攜手組成第一章《去河盡頭流浪》。在熟悉的身影之間,一位優(yōu)雅的女士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她是法國人安娜伊思·馬田,今年42歲。許多人認識她,因為她是演員劉燁的妻子。然而,她的身份不止于此,她是攝影師、戲劇策劃人,還是河樂隊的主唱。
安娜和河樂隊
三里屯作為北京夜生活的一個重要地標,已然成為中國酒吧文化的重要符號。安娜和中國民謠的緣分從踏進河酒吧那一刻就悄然開始了。20年前的安娜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法國交換生。在朋友推薦下她了解了野孩子樂隊,而三里屯那個門臉十分不起眼的河酒吧,就是野孩子樂隊主唱小索創(chuàng)立的。
2002年安娜在河酒吧唱歌攝影:封杰西
對于癡迷中國民謠的人來說,河酒吧是烏托邦的存在。周云蓬在一篇文章中描述過酒吧的氛圍:“經(jīng)常是一個人在舞臺剛唱了一首歌,就蹦上去一個鼓手,然后薩克斯上來了,手風琴加入了,最后臺上臺下就弄成了一個交響樂團。”自由的音樂氛圍在二十多平方米的表演場地中漫溢。坐在臺下的安娜,忍不住上臺敲打手鼓。這個性格開朗的外國姑娘,給張瑋瑋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萬曉利、小河、野孩子樂隊,安娜漸漸和他們每一個人都混成了好哥們。“他們來自西北,音樂中有一些西方的元素,我的DNA認出了一些幾千年前的感受。”唱罷跳罷,安娜經(jīng)常會帶一些歐洲音樂的唱片給他們聽,張瑋瑋回憶這段時光時,也提到安娜影響了他的音樂審美。“她給我們帶來了世界各地的音樂,讓我們感覺自己和世界是同步的。”
安娜和張瑋瑋
短暫的交換生時光就要結束,離開北京的前一晚,安娜也是在河酒吧度過的,臨別前她將《辛德勒的名單》的片尾曲,一首猶太歌《金色的耶路撒冷》送給她的老友,不舍和憂傷也都融進這首歌。
回國后一直心心念念老友們的安娜,在畢業(yè)后得到了一個來中國工作的機會,做法國圖片社的攝影記者。闊別半年,安娜剛到北京就立刻去河酒吧,這一次,安娜用相機記錄了中國民謠歌手的青春歲月。
安娜伊斯馬田
安娜的鏡頭細膩而又沉靜,除了拍攝河酒吧的幾位老友,安娜的攝影實踐非常豐富,2004年她開始以肖像攝影師的身份為《時代》周刊拍攝照片,后又出版了攝影集《中國肖像》。2009年安娜以“赤裸的真相”為主題,拍攝了蔣雯麗、郝蕾、高圓圓等五位女明星的全素顏照。她們褪下華服,展現(xiàn)出真實的一面。
2017年安娜的攝影展《溫度》在北京開展,一眾作品中有很多關于河酒吧的記憶。或許是看完展被回憶所觸動,安娜和小河、張瑋瑋、萬曉利、郭龍一起于2018年成立了河樂隊,以河命名,紀念在河酒吧的歲月,發(fā)行的第一張專輯《安娜和她的朋友們》成為安娜與中國民謠十余年友誼的見證。
《流浪之歌》
老友再聚首,催生出層出不窮的想法。2020年,安娜和張瑋瑋、萬曉利等人主演音樂戲劇《流浪之歌》,安娜扮演主人公安。《流浪之歌》來上海演出時,記者曾采訪安娜。她說:“這些人在一起做一部音樂戲劇,一定是以流浪為主題。我們認識的時候,我背著書包從法國來到中國。而這些人背著吉他和手風琴,從四面八方來到北京。他們的歌里離不開這個詞,就像河就該流淌一樣。”
一家四口
安娜有許多身份,然而她首先提到的依然是妻子和母親,“因為我是劉燁的妻子,霓娜和諾一的媽媽,我才能站在這里,我很感謝他們。”老友張瑋瑋也曾說:“安娜過去二十年付出最多的是家庭,現(xiàn)在每天都要給老公打3個電話。”不過,在幾位朋友的眼中,安娜的才華和藝術追求,還有她身上那種流浪的氣質,最令人著迷。
老狼在節(jié)目中唱起一曲《美人》:“美人呀美得讓人愛,是夢兒把你送來,你為我們而存在,別把我的心傷害。”當安娜的吟唱加入進來,《美人》更美了。
欄目主編:施晨露文字編輯:張熠圖片編輯:項建英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被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郭晟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