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哈薩克斯坦種植業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哈薩克斯坦種植業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哈薩克斯坦位于中亞,中亞五國人口密度較低,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第七大國,人口卻不到2000萬,還不足河南的1/5,地廣是其資源,人稀是其劣勢。人口瓶頸現在已經成為制約其農業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哈薩克斯坦種植的農作物有玉米、小麥、棉花……哈薩克斯坦,屬于旱地農業。 哈薩克斯坦因其土地資源豐富,實行土地私有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
4.8億畝。
中亞五國面積合計400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41萬公頃,相當于我國耕地面積總量的1/4,草地面積2.5億公頃,相當于我國的62.54%。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僅為我國的1/10。中亞五國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較多的哈薩克斯坦近年來農業用地在1500—1800萬公頃,不到其耕地面積的80% 。
中亞是指里海以東,西西伯利亞以南,阿富汗以北及我國新疆以西的亞洲中部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五個國家,總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是當今世界上地廣人稀的地區之一。
中亞五國在地理位置上連成一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明顯的一致性,而且資源都較為豐富,主要包括能源資源、金屬資源、非金屬資源和用于工業加工原料的農產品資源。
實行家庭承包制,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生產方式上,機械化生產不夠普及,傳統農業生產大量存在;過多依賴于農藥化肥,濫施濫用,生產尚不夠科學;農業生產結構因地域而不同,如黑龍江水稻,北方玉米小麥,南方水稻油菜棉花,新疆瓜果棉花等;中國跨緯度大,種植季數也不一樣,如水稻黑龍江一年一季,長江中下游一年兩季半,海南一年三季;等。
印度土地面積約290萬平方公里,人口卻超過了13億,且增長率驚人;而作為全球最大內陸國的哈薩克斯坦,總面積272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僅僅1700萬不到。
兩者總面積大致相同,人口數量卻有幾十倍的差距,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張原因有兩者:
第一,雖然面積差不多,但哈薩克斯坦的自然條件遠不能與印度相比,農業的發達使得印度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
第二,歷史上的哈薩克斯坦飽受摧殘,人口大量銳減引起的各種后續問題至今無法解決。
雖然印度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面積差異不大,但印度的可耕地面積超過1.2億公頃,而哈薩克斯坦只有印度的零頭,大概2000萬公頃。另外,印度幾乎都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地肥沃水熱條件很好,能夠做到一年三熟;深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哈薩克斯坦大多處于半干旱半濕潤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農作物一年一熟。
印度的糧食作物以稻米、小麥為主,而哈薩克斯坦除了小麥之外以畜牧業為主,這也就造成了哈薩克斯坦農業能夠養活的人口無法與印度相比。
歷史上,印度被英國殖民數百年,而哈薩克斯坦也被沙俄所統治。雖然殖民也造成了兩者人口減少,但是架不住印度人口基數大啊,更何況相對于英國,沙俄對哈薩克斯坦造成的傷害難以想象。
沙俄入侵以后,都會大規模屠戮遷移當地土著,哈薩克斯坦也沒有例外。另外,當時苦寒而且貧瘠荒蠻的哈薩克斯坦是被沙俄當做罪犯流放之地的。戰爭時代,蘇聯人口損失慘重超過2500萬,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哈薩克斯坦人。
如今的哈薩克斯坦人口中,男性占48%而女性占52%,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也是人口增長率無法提升的重要因素。不僅僅哈薩克斯坦,當年前蘇聯的成員國幾乎都有這樣男少女多的問題。
隨著石油資源的開發,哈薩克斯坦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了前蘇聯地區經濟最發達富庶的國家之一,而收入、教育程度的高度提升,追求個性獨立與自由,也使得人們的生育意愿不斷降低。反而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同時,傳統生育意愿卻居高不下,印度的人口增長率也是位居全球前列。
2000年前,印度人口是哈薩克斯坦的150倍。
200年前,印度人口是哈薩克斯坦的100倍。
目前印度人口是哈薩克斯坦的74倍。哈薩克斯坦已經很努力了。
從古至今,能和印度比人口的只有中國,哈薩克斯坦這種苦寒之地,有什么本事與印度比?
人口數量直接取決于兩點——人口基數和人口增速。
史前時期,人類以狩獵采集為主,各地區人口都很少,增長緩慢。這時候,少部分地區發展出了農業,原本四處游蕩的部落定居下來,開墾土地,種植糧食,進入了農業社會,人口開始穩定增長。而那些還沒有進入農業社會的部落,依舊四處遷徙游蕩,人口很少。
中國、印度就屬于最早進入農業社會的地區,在人口基數方面已經占據優勢。
而哈薩克斯坦在近代以前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盤,游牧民族的特點就是人口少、分散且增速慢。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哈薩克斯坦種植業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哈薩克斯坦種植業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