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一直以來孜孜追尋“第三鄰國”,但受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蒙古國在政治上可以找到一些曖昧的對象,但在地理上卻只有中俄兩個鄰國。
在小比例尺地圖上,人們可能誤以為蒙古國與哈薩克斯坦接壤,但雙方只是隔得比較近而已,哈薩克的東部與蒙古國的西部還有約38公里的距離,而這片地方恰恰是中國與俄羅斯搭界的區域。這樣的地理格局始于蘇聯時期,顯然是精于地緣的俄國人的“杰作”,目的也是為了阻斷哈蒙之間的直接交流。
哈薩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原本與俄羅斯毫無關系,但在沙俄數百年的鯨吞蠶食下,于十九世紀并入俄國版圖。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有哈薩克人,也有蒙古人。清朝初年,衛拉特蒙古控制著哈薩克草原的東部地區。
準噶爾汗國在同清朝的對決中落敗之后,哈薩克人成為中亞草原上新的主人,無論哈薩克人還是蒙古人都是游牧的生活方式,互相認同感較高。俄國鯨吞中亞之后,哈薩克草原并入沙俄版圖,而在十月革命之后,沙皇治下的土地搖身變為蘇聯。在蘇聯內部,哈薩克與俄羅斯屬于同等級別,只是俄羅斯作為蘇聯第一大族,希望對哈薩克進行俄化。
為避免漠北的蒙古人與哈薩克人來往,在蘇聯的主導下,哈薩克與俄羅斯進行了一場領土互換。在這場互換交易中,哈薩克得到了西北部同俄羅斯接壤的四個州,作為代價則將東部同蒙古國接壤的部分劃歸俄羅斯。在蘇聯存續期間,這樣的領土互換并無太大意義,此時無論哈薩克還是俄羅斯都是蘇聯的地方行政區域,與此類同的還有赫魯曉夫時期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贈予烏克蘭。
圖-哈薩克阿斯塔納
蘇聯的用意很明顯,一方面可以在哈蒙之間插入主體民族俄羅斯人,另一方面可以用四個州的俄羅斯人稀釋哈薩克人在本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成分,這四個州便是今天哈薩克斯坦的西北俄語區。在這場交易當中,哈薩克得到了更大的領土面積,俄羅斯插入哈蒙之間,完成了一次精心布局。
蘇聯解體之后,哈薩克和俄羅斯分別成為獨立國家,此時蒙古國放眼望去只剩下中俄兩個鄰國,即便與哈薩克斯坦近在咫尺卻可望而不可及。
圖-額爾齊斯河
如今中俄哈蒙之間的界山是奎屯山,奎屯山以東是蒙古國的大湖盆地,以西是哈薩克斯坦的額爾齊斯河谷,以南是中國喀納斯的崇山峻嶺,以北是一條傳統的游牧走廊,而這條走廊就控制在俄羅斯手中。
圖-喀納斯湖
當然俄國人這樣做還產生一個附帶效果,就是為中俄之間在西部地區留下一個直接溝通的窗口,但鑒于喀納斯的特殊地貌,兩者之間的交通至今十分有限。
過去列強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很多地緣矛盾,英美首當其沖,俄羅斯也不例外,本地人卻付出了無與倫比的代價。
下一篇
薩克斯冷冷的秋,薩克斯涼涼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