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很帥,年輕時比現在的小鮮肉帥多了,是那種天然的帥,一直帥到老的帥。
爸爸?不僅帥,還很好學。一直到七十多歲還在學英語,每天能背10個單詞。
爸爸?的口琴吹得那叫一個棒!小時候?,我們在幼兒園或?學校里?學的新歌,回家只要?哼唱兩遍,爸爸?就能跟著我們的歌聲,為我們口琴伴奏。
青年時代的爸爸?,先后在長春和沈陽學習工作過。他會打乒乓球、會溜冰、會吹薩克斯,偶爾跟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樂隊搞聯歡,爸爸?就是吹奏薩克斯的樂手之一。
爸爸?不太會做飯,可是,為了我們姐弟,他愿意學。
記得小時候,學校經常組織春游、郊游、為烈士掃墓等活動,那時學生都是自己從家里帶午飯。
帶飯出去吃,飯菜基本不能帶湯,面食也不能擠變形,不然菜湯撒漏可能弄臟書包和衣服,擠扁了的面食不好看,還影響食欲。
為了讓我們吃得體面,又方便攜帶,爸爸?從報紙上找了一些面食制作類的文章,剪下來,一塊一塊地粘貼到本子上,學著為我們做出游便攜午餐。
其中經常做的一種油酥火燒,特好吃。好像是以肥肉熬出的豬油為主,添加少量的花生油,在鍋里燒熱,加入干面粉、少許鹽和花椒水,不斷翻炒,制作出油酥。
然后把和好的面團,搟成一個個包子皮狀,逐個抹上一層油酥,卷成圓形,再壓扁,稍稍搟一下,省一會兒后,放鍋里烙。爸爸?烙火燒很有耐心,火候總是把握的恰到好處,不一會,外酥里嫩的油酥火燒就出鍋了。
接著,再炸上一小碟花生米,順便煎兩個荷包蛋。
涼透后,花生米裝入小玻璃瓶,荷包蛋跟油酥火燒一起,放小飯盒里。一頓簡單又美味的外帶午餐便OK了。
那時,每回在外面吃飯,都會饞到幾位同學,要求跟我們換著吃。……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好溫馨。
如今,爸爸?不在了,我們姐弟?誰也?做不?出爸爸味道的油酥火燒了。
爸爸?做的油酥火燒,無需吃菜,單吃火燒都非常好吃。咬一口,吃到里面的油酥,那種香香、微咸又有點淡淡花椒味的感覺,真是美妙極了(網圖侵刪?)。
#爸爸的時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