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擺樂(Swing)最早起源于1930年前后,20年代中后期,爵士大樂隊在美國各主要都市的夜總會、舞廳等場所大受歡迎,許多年輕樂迷都被吸引到此玩樂,因此需要更多適合跳舞的音樂,來滿足蜂擁而至的年輕人與中產階級。
從30到40年代,大型爵士樂隊風行美國。由于他們演奏的舞曲曲調動聽、活潑節奏鮮明,又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挑逗性,聽到這種音樂,人們不禁會隨著它的節奏和韻律,扭擺著身子翩翩起舞。故人們稱之為Swing。Swing這個詞的意思是"搖擺"。在我國稱之為搖擺樂。
由于爵士樂隊很多,風格各異,因而產生不少新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有比-波普爵士(bebop)、甜美爵士(SweetJazz)和冷漠爵士。這三種風格的爵士相比起來,年輕人多喜歡比-波普;中老年人多喜歡甜美爵士,而多愁善感的人則喜歡冷漠爵士。而對于現在的爵士薩克斯手們來說比-波普爵士(bebop)更加受到追捧與研究。查理·帕克(Parker,Charlie)就是比-波普爵士(bebop)薩克斯中的代表。
查理·帕克(Parker,Charlie)
而談到搖擺樂(Swing)的薩克斯手就不得不提到科爾曼.霍金斯(ColemanHawkins)與萊斯特.揚(LesterYoung)
科爾曼.霍金斯(ColemanHawkins)
科爾曼?霍金斯是爵士樂成型階段起到開拓和完善作用的演奏家之一。他被公認為音樂界首位重要的薩克斯吹奏家,以其豐富的音色、流暢的旋律線條和厚重的顫吟成為搖擺樂次中音薩克斯手的典范。
萊斯特.揚(LesterYoung)
與科爾曼.霍金斯(ColemanHawkins)的風格相比萊斯特.揚(LesterYoung)的樂風高亢而又不失和諧,溫和而不張揚,演奏中總是表現得從容自在,注重旋律。他的曲風融合了搖擺樂與波普爵士,又預示了40年代末和50年代冷爵士風格的音響特征,是所有冷爵士風格次中音薩克斯手的典范,為爵士樂的語言帶來了解放。
迪茲·吉萊斯皮(DizzyGillespie)
正是因為搖擺樂的興起薩克斯管才被大量使用,也才逐漸成就了現在薩克斯在爵士音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