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曲鬼火李斯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鋼琴曲鬼火李斯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李斯特是在古典樂派行將結束而浪漫樂派正在醞釀登臺之機出現在世界鋼琴樂壇上與肖邦并駕齊驅的全能作曲家、鋼琴家。由于他在世的時間遠比肖邦長久,所以無論是他創作的鋼琴曲的數量,還是他有強大感染力的演奏風格對后世的影響都要更加深遠。他的許多炫技練習曲,例如著名的《鐘》,都給每位喜愛鋼琴音樂的愛樂人以及鋼琴演習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他之后,雖然浪漫派以及印象派鋼琴音樂依然在世界鋼琴樂壇贏得了可貴的一席之地,但此后再也沒有像肖邦和李斯特這樣在鋼琴曲目創作以及鋼琴演奏兩方面均碩果累累名震世界的音樂大師出現了。我們今天雖然無法直接聆聽到肖邦與李斯特本人的高超演奏,但依然可以聽得到后來的許多位著名鋼琴家對他們作品的不同風格的演繹,乃今人可得之無法言傳的高尚享受也!
弗蘭茨·李斯特(FranzList)在19世紀是位令人眩目的人物, 他 1811 年生于匈牙利西部的萊
汀村,自幼聰明過人,九歲便登臺公開演奏。在當地貴族及親朋的支持下,到維也納投師在 K·車爾尼教授門下 ,并得到車爾尼自己的老師貝多芬的稱贊。
李斯特個人鋼琴演奏技術在當時登峰造極 ,無人可比,無論多難的樂曲他都能駕馭自如 ,他的手特別大,可很輕易地彈奏十度音程。在藝術創造上,他敢于突破傳統 ,敢于向藝術高峰攀登。
當時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演奏風譽歐洲 ,一時間大為流傳, 迷倒了大批王孫貴族, 名媛貴婦,紛紛來學習小提琴這種非常費時費力的技藝 。李斯特在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 那種好勝心態 ,表現欲望激勵了他 ,深信自己不僅能寫出并演奏和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一樣眩人耳目的鋼琴作品 ,而且在音樂的深度上將會更勝一籌。在不長的時間之內他就完成了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
在這部作品中 ,他把原本為小提琴快速的跳弓演奏效果轉化成精彩華麗、出神入化的鋼琴技巧,其難度之大 ,使當時鋼琴家們望而卻步。同時他還創作了技術難度極大的《音樂會練習曲》等作品,浪漫主義音樂大師、音樂評論家舒曼說:“毫無疑問 ,這些練習曲極少人能勝任的愉快 ,大概全世界也只有三四個人能演奏得了。但決不能以此作為根據認為它對一般人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要知道能夠接近巍峨的卓越技巧的高峰,雖然它還有一段距離, 也是高興的事。”
在歷史長河中,往往隨著時間的推進,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等方面是不斷進步。但在藝術、文學、哲學、宗教等領域卻并不一定符合這個規律。就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貝多芬的交響曲、柏拉圖的理想國、埃及的金字塔,一些經典永遠無法被代替和超越,成為永恒。在17世紀的歐洲,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他在鋼琴藝術上所創造的神奇,至今仍受到人們膜拜——鋼琴之王“弗朗茨 · 李斯特”。
01. 我與李斯特相隔一個多世紀
在他的手中,鋼琴宛若十指間的玩具,他將鋼琴技術發展到了物理上的極限,能肆意造出整個管弦樂隊的交響效果。而不管是他的技術還是創造性都無法被超越,有人說我和李斯特相差了一個多世紀,但是這是指負向空間、時間上的相差。
弗朗茨·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創建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同樣的奇跡。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列門蒂、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發展了一種19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他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發展了自由轉調的手法,為無調性音樂的誕生揭開了序幕,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風氣相對立的浪漫主義原則。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輝煌浪漫的、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曲鬼火李斯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曲鬼火李斯特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