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森海HD800更有血肉感、對比小烏托邦有一耳朵的提升、對比arya直接把后者丟海鮮市場,有這樣的一副耳機會不會令你心動?
其實去年就注意到了這款冷門的Cella塞拉BalansV,當時只是看的燒友聽感分享,并沒有去購買頁了解,因為它實在太小眾了。
直到有一天某寶系統又給我推薦了這款耳機,然后好奇的點了進去,習慣先點開了為數不多的評價。
然后我就看到了開頭的那些之類的評價……
▲耳機做得很好看,像平板耳機,其實是搭載了一塊高達72mm的超大尺寸的動圈單元。至于品牌,塞拉這個牌子我相信就算是HiFi耳機燒友也未必知曉,不過當我不告訴你它的團隊負責了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第一季制定舞臺耳返,估摸著你并不敢單純的認為它只是不出名,而且你也應該明白對于這種小眾的HiFi品牌它面對的其實是非常有經驗的老燒。
先在此感謝Cella塞拉的免費試聽,保證以下內容客觀,或者你可以理解為我的主觀聽感。
▲先看一下塞拉BalansV的整體外觀吧,模具原創度不高,不過雙金屬條頭梁+懸浮頭帶的設計可以大幅度提升佩戴的體驗。盡管看著這耳罩有點笨重,其實重量感還好。
▲看看它厚實的耳罩墊就知道,何況耳罩后蓋是開放式的,木質邊框又大幅度減輕了不少重量,可以這么說,這是我目前遇到佩戴感最為舒適的大耳。
▲耳罩墊雖然厚實但足夠柔軟,從整體細節看做工,真看不出這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出品。
▲耳罩后蓋展示,黑色柵格是金屬材質,不過鏤空較大,里面是一張某種纖維材質,看上去不大令人放心,這是我對這款耳機唯一的一點擔憂。
▲此外塞拉BalansV的金屬端子也是裸露在外面的,這個沒轍了,畢竟它的耳罩后蓋是類似平板的造型。
▲金屬頭梁的伸縮沒有刻度設計,它是隨著頭梁的張力自動伸縮的,可以適應各種頭型,頭顱太小的可能會不適合。
▲頭梁也做了鏤空設計的,即保證佩戴的舒適度又在減輕整副耳機的重量。
▲關于這副塞拉BalansV的動圈單元,塞拉官方說這枚72mm的單元是目前最大的動圈,我不大確定,也沒想起更大的。
為了配合這枚超大的動圈單元,塞拉給它配備了更高效大的N52雙磁體以及純銅鍍銀線圈,所以它還是比較好推的(核心參數:阻抗32歐姆,靈敏度106dB),個人用乾龍盛迷你耳放MC01SE的4.4平衡輸出推就可以推得很好。
當然為了各位有更明確的參考,我先簡單分享一下用小耳放直推的效果,后面再上臺機。
▲盡管塞拉的幕后團隊有《中國有嘻哈》舞臺定制耳返的這樣大手筆,但這款塞拉BalansV并非走的監聽路線,相反它是有味道的,偏暖的。為這個我特意咨詢過塞拉官方,他說副耳機只是玩票之作,即按照他自己理解的好聲音來做一副耳機。
除了整體偏暖,塞拉BalansV整體還是四平八穩的,低頻略寬松,乾龍盛小耳放直推還沒把動態和瞬態推起來,尤其是后者顯得略微拖沓,所以哪怕它有很不錯的量感以及寬闊的聲場,但在金屬打擊樂這一塊表現的不夠好。
饒是如此,塞拉BalansV低頻上的量感還是充沛澎湃的,聲底厚實不缺舒展,加上背景偏黑,整體的通透感還是有所保證的。
在乾龍盛小尾巴上直推的人聲很容易給人好感,音色偏暖,有足夠的亮麗和足夠自然的解析,質感偏柔和卻又具有線條感,雖有耳塞式的溫潤,但那種立體的結像又讓人感到明顯的空間感。
因為乾龍盛小尾巴推得還不夠滿,所以相對男聲的解析,女聲的解析更為突出一點,偏暖且有厚度又不失舒展,齒音自然,質感比男聲更為鮮明。
高頻上顯然是需要更強推力的,因為音色還不夠亮,雖然在器樂解析上讓人覺得很有潛力,但整體的通透感和解析都談不上出彩,所以此處暫且不表。
▲當我把前端換成乾龍盛的QA390的時候,塞拉BalansV的低頻動態瞬時就被拉滿了,下潛深、反彈自然、器樂分離度較高,盡管量感充沛、聲底厚實,但又舒展,所以它的凝聚感很舒適,有拳拳到肉的感覺;加上背景偏黑,亦不乏解析力,其低頻整體通透大氣,聲場不僅開闊,還具有不小的規模,氛圍略偏濃郁,但不算明顯。
個人用它不僅聽了民族器樂為主的低頻曲風,也聽了中西搖滾,在金屬打擊樂里,除了小紅莓的《ZOMBIE》還是會糊,大部分都能駕馭,那種爵士的民謠的鄉村的迷幻的就更沒啥問題,電子搖滾亦能聽。
可以這么說,這副塞拉BalansV的低頻是我聽過的大耳里最能駕馭打擊樂的,而且還全能!
▲人聲方面,塞拉BalansV的暖聲依然明顯,但很穩健,有點偏厚實卻又不失舒展,解析的質感自然不是小尾巴能比的,不過增大推力后并沒有暴露齒音的銳利,相反它呈現了更細膩的信息量,也蘊含了更為濃烈的情感,甚至有點點模擬味,聽點老歌瞬時喚醒了青年時聽歌的悸動。
因為在聽男聲時的愉快,我還擔心女聲經不起這樣的暖。實際上哪怕是孫燕姿的聲音,它除了暖,但一點也不厚重,亮度自然,線條感更明顯,齒音控制也還不錯,細膩之處的換氣、鼻音也都清晰可見。
順便提一句,在中頻的器樂上表現上,塞拉BalansV的表現并不比它的人聲差,那種并非高解析帶來的潤澤感更令人感到聲音的立體感和層次感,無論是鋼琴還是古箏,可以說是融貫中西。
▲塞拉BalansV的高頻應該是受到單元的局限性了,它有明顯的動態,瞬態也不弱,甚至在某些弦樂解析上也有鮮活的泛音,但在更考驗解析力的小編制管弦樂里它表現的很一般,讓我一度想直接蓋棺定論。
但想到它的大動態大聲場,我又試了下蝎子樂隊和柏林愛樂團合奏的《Hurricane2000》,那可是金屬搖滾和交響樂的混合!
塞拉BalansV表現的儼然像另一副耳機,動態凌厲、瞬態利索,延伸明顯且順滑、量感澎湃、整體還不擁擠,音色飽滿通透,器樂解析有質量,整體的信息密度感令人瞠目結舌,于是趕緊插上600歐的拜雅T1二代對比對比。
很顯然塞拉BalansV更刺激,我把拜雅T1二代的音量調高兩倍,其動態依然沒有塞拉BalansV凌厲。
在聲場上,拜雅T1二代的橫向聲場更為明顯,塞拉BalansV則是縱深更明顯;盡管拜雅T1二代在器樂解析上更出色,包括延伸感更明顯,但僅僅在乾龍盛QA390上,它的高頻通透感是不如塞拉BalansV的。
▲整體總結部分
但你若是因為塞拉BalansV的高頻刺激就將它定義為一款不耐聽的耳機,我倒不認同,更確切的評價應該是親民。
除了聲音風格的親民,它對前端的要求也是相對要低一些。估摸著目前市面上主流的4.4輸出的便攜播放器能把它推的不錯,不過個人建議有條件還是上小臺機,預算也就兩三千,加上塞拉BalansV不到3K的價格,整個系統的預算還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