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十二大調音階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鋼琴十二大調音階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2音律和24調的區別:
1、樂器是用調性定音調。
調性(Tonality)是調的主音和調式類別的總稱,例如,以C為主音的大調式,其調性即是“C大調”,以a為主音的小調式,其調性就是“a小調”等。以此類推,一般音樂中主要有24個調性
擴展資料:
音調聲調區別:
1、分類不同
音調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的主觀屬性,即音量(響度)、音調、音色(也稱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
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
2、工作原理不同
音調主要由聲音的頻版率決定,同時也與聲音強度有關。對一定強度的純音,音調隨頻率的升降而升降;對一定頻率的純音、低頻純音的音調隨聲強增加而下降,高頻純音的音調卻隨強度增加而上升。
是的。
在十二平均律體系中,一個八度可以分為12個半音。鋼琴上的白鍵只是C大調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黑鍵則是變化音。而在其它調式上,有些黑鍵就會進入其自然音階的行列,白鍵則變為變化音。這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好處——易于轉調,因為半音與半音間的音程關系都是一樣的。半音間的震動頻率比是12次根號下的2。這個數大概是1.059。從吉他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相鄰品格的實際振動弦長比就是1.059。先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并沒有音高概念,后來才逐步建立超音高概念,并且給予按音高順序排列的每個音一定的名稱。所謂“五音(聲)”,就是宮、商、角、征、羽。“五音”加上變征、變宮便是“七音”。關于五音、七音與現代唱名的對應關系, 五音 宮商角徵羽 七音 宮商角變征羽 變宮 所謂十二律,是指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它們是用來確定音階首音的音高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定調。假若黃鐘相當于C,則古代十二律與現代十二個半音的對應關系
十二律,又稱為律呂、十二宮等。是指古漢樂中的十二個調。
其實質是依十二個不同的半音而編成的一種律制。在西周時期便有初形,至《呂氏春秋》,正式以三分損益法來生成十二律,并融入了《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哲學思想,將其分為六陽六陰:
六個陽律(又稱為律),包括: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亡射。
六個陰律(又稱為呂),包括: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
而十二律又與地支、歷法相對應,即以十二律對應陰歷十二個月,這又謂之律應。詳見下圖:
至于說到十二律名稱的由來,很多人認為是源于月歷,這主要是被一些網文誤導,我查閱過其引用的相關文典,基本上都是在“十二律”名稱形成之后,也就是說,是以“十二律”的名稱對應至歷法當中,并非以歷法生成“十二律”的名稱。
我個人則認為,十二律的名稱,源自當時的樂器名稱,因其基調與十二律中的相關音階接近,故取名。例如,黃鐘,在劉昺的《大晟樂書》便有載:“黃鐘者,樂所自出,而景鐘又黃鐘之本,故為樂之祖,惟天子郊祀上帝則用之,自齋宮詣壇則擊之,以召至陽之氣。既至,聲闋,眾樂乃作。”可見,黃鐘是天子郊祀時所用的一種打擊樂器。
其他名稱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我是筱靜,喜歡國學詩詞,有共同愛好的,可點擊關注,一起探討……
很開心能回答這個問題,這本來是個有點答非所問的問題,因為1-6-4-5本來就是一組和聲進行,你想要問的是怎么在這組和聲里面添加旋律,或者是如何彈分解伴奏,讓他的表現更流暢
我能給到你有兩個答案:
1即興旋律,我們初學即興伴奏,最常見的和練習的就是1-6-4-5的和聲進行,在1-6-4-5的和聲進行中,我們可以根據這組和聲的節奏,速度,來添加適當的旋律,首先即興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遵循每個旋律音對應的個和弦,不能聽上去脫離了調式,當然這只是傳統的即興,大師玩的更高級的即興,能把這組和聲進行給你把任何一個音符添加進去,而且在違背了傳統和聲進行的時候,聽上去依舊和諧,這就是現代音樂的魅力
建議練習:初學鋼琴即興伴奏,一定要把12個調的音階熟悉清楚,然后練習的時候,用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去練習,這樣會開發你腦袋里面即興的題材,積累的會更多
2如何聽起來更流暢:
這跟你練習的熟練程度有關系,我們可以把這組和聲,右手用不同分解和弦的形式來練習,多掌握更多的節奏型,各不同風格的樂種,當然話說回來,還是必須要多加練習才能更流暢啊,你就算是大師,每天也要練琴啊,更和況初學者流暢都不能保證,怎么玩即興伴奏啊?
所以,堅持每天的練習,掌握一些即興題材方面的知識,對即興伴奏流暢程度是關鍵,即興伴奏需要綜合的知識面太多,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十二大調音階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十二大調音階圖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