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曲欣賞致愛麗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鋼琴曲欣賞致愛麗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致愛麗斯》是貝多芬1810年創作的
《致愛麗斯》相傳是為了送給特雷澤·馬爾法蒂而寫的,后來特雷澤將其轉增給女友布萊托露。后來時光流轉,致愛麗斯的曲譜由德國音樂學家諾爾發現,在1876年公布,諾爾稱曲譜旁的題詞是“獻給愛麗斯作為紀念,4月27號,路·馮·貝多芬”,他把“特雷澤”誤說成“愛麗斯”,從此這種錯誤的說法就流傳開來,其實這首鋼琴曲的正式名字應該叫做致特雷澤。致愛麗絲是貝多芬知名度最高的曲子之一,也是世界著名十大鋼琴曲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經常聽到。
莫扎特著名鋼琴曲
樂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C大調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小星星變奏曲》等。
致愛麗絲不是莫扎特十大著名鋼琴曲,是貝多芬的十大著名鋼琴曲。致愛麗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的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這部作品柔美動人、短小精致,且技巧簡單,易于演奏,幾乎成為鋼琴初學者必學的一首作品,該樂曲高度的藝術性和表現性也使之成為不少音樂家喜愛演奏的曲目。
樂曲以回旋曲式寫成,環繞基本主題,有兩個對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帶有莫扎特風格的明朗、歡樂情緒的音調,在F大調上呈現;其二則建立在低聲部的6音持續音上,色彩暗淡,節奏強烈,表現了孩子氣的煩惱情緒。但這兩個插段都比較短小,通過一連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開始時那個樸素的旋律,從而構成一個表現美麗、單純而活潑的少女性格的音樂形象《獻給愛麗絲》基于一個純樸而親切的主題這個主題把特蕾澤溫柔、美麗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繪。它在這支曲子里先后出現了十六次,因此,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好似貝多芬有許多親切的話語正向特蕾澤訴說。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猶如二人親切地交談。 《獻給愛麗絲》全曲由五段組成。A段用的是A小調,顯得溫柔而親切。然后,轉到C大調,它是A小調的關系大調,情調頓時明朗起來。 這個曲調,感情更加明朗。經過一連串快速音的過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弦,氣氛有了轉換。情緒顯得嚴肅而穩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現了一個由三連音組成的樂句。表現熱烈的情感。經過一段下行半音階的過渡,又把樂曲引回到A段 樂曲在非常優美和溫柔的氣氛中結束。 現美麗、單純而活潑的少女性格的音樂形象。 鋼琴曲《致愛麗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將這首精致的鋼琴小品獻給伊麗莎白·羅克爾。樂曲以回旋曲式寫成。一開始出現的主題純樸親切,刻畫出溫柔美麗、單純活潑的少女形象。這一主題先后重復三次,中間有兩個對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調性上,色調明朗,表現了歡樂的情緒;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襯托下,色彩暗淡,節奏性強,音樂顯得嚴肅而堅定。一連串上行的三連音及隨后流暢活潑的半音階下行音調,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的第三次再現。樂曲在歡樂明快的氣氛中結束。
那是1791年的圣誕夜,21歲的貝多芬當時窮困潦倒,他沒有燒鵝,沒有櫻桃餡餅,也沒有圣誕節的喜悅。在維也納著名的斯提芬大教堂里門口的樓梯上,帶著一臉嚴肅表情的貝多芬遇到了一個正在啜泣的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名字就叫――愛麗絲。原來,一直照顧這個小姑娘的鄰居雷德爾?巴塞特老爹以身處彌留,而老人夙愿還未達成,老人堅信如果不能滿足他今生的最后一個愿望,他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貝多芬問。
“他想去波利尼西亞的塔西提島,去看看森林和大海;還想去阿爾卑斯山去......”愛麗斯一邊擦眼淚一邊說,“但是,神父們不肯去幫助他,說他們也幫不上忙,就把我趕出來了”。
貝多芬沒有多說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著小愛麗絲來到了雷德爾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雙目失明的老人,輕輕的走到墻角打開了那架幾乎已經快要朽掉的舊鋼琴。當這位青年音樂家的手指觸到琴鍵的一剎那,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著為他指引方向。塔西提島茂密的叢林和碧藍的海水帶著淡淡的當地特產咖啡的味道,還有阿爾卑斯山清澄的碧落和茫茫雪峰在他腦海中旋轉著,在他手指間旋轉著......他忘情的彈奏著,感覺好象自己的靈魂在飛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聽到了鳥兒的歌唱。那是大海,還有遠處的帆,美妙的陽光......愛麗斯,你找的了一位天神,他帶我找到了天堂的路......”這位老人已是老淚縱橫,掙扎著擁抱了正在演奏的貝多芬,“感謝您讓我在生命的最后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麗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們都要感謝這個天使般的女孩愛麗斯。請允許我把這支曲子送給你,我想永久的把這段曲譜記錄下來,讓它陪伴我走完以后的路。”說完貝多芬起身吻了愛麗斯之后,又走到了圣誕夜凜冽的寒風中。
貝多芬一生可以說是落魄窮困,但是,他能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把幸福帶給他身邊的人。他對生活充滿熱情,從他的曲子中我們便可以體會到。雖然有時憤懣悲傷,又有時彷徨痛苦。但是,貝多芬絕對不是那種生活在逼仄小洞里的人,他的胸懷如銀河般寬廣。他從未對生活有任何不滿,也未對自己不公平的命運長噓短嘆。也許這就是我們所稱的“偉大”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曲欣賞致愛麗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曲欣賞致愛麗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