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作室ALittleDesign,將面積僅有17.6平米的鋼琴工作室,改建成設施齊全的小公寓。怎么做到的?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事。
先看一下布局圖,大家先有個總體的印象。這是第一層。
該公寓原為鋼琴工作室,面積僅為17.6平方米,天花板高度為3.4米。貫穿公寓的橫向的混凝土梁進一步限制了可用空間。
公寓的所有者經常出差,有時會在國外短時間居住。之所以改造這間工作室,只是希望通勤時間短些,因此不需要太大。
“雖然業主不需要大公寓,但這套17.6平方米的單位太小了,無法容納大號床,也沒有足夠的起居空間和儲物空間。”一位小設計建筑師SzuminWang說,他領導了這個項目。
“此外,與整個空間的面積相比,公寓的浴室相對較大,而廚房太小,無法容納冰箱,所以缺乏實用性。”
Wang和她的團隊重新分配了公寓的空間,以使起居、睡覺和洗澡的空間更加實用。
浴室和廚房的位置互換,入口和廚房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連續的空間。
沿著廚房的兩面墻布置了洗衣機、冰箱和電爐等設備。設計團隊要確保有足夠的工作臺面。并在臺面上下設置足夠的儲物架和櫥柜。
常用的廚具和餐具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而較高的櫥柜則用于存放不經常使用的物品。
與原來的廚房互換后,盡管浴室的尺寸有所減小,但現在它有了窗戶,為潮濕的空間提供了更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陽光。
狹窄的凹槽為擱板提供了空間,而滑動鏡門使浴室顯得更明亮,更寬敞。
穿過公寓的橫梁用于分隔公寓的起居區和休息區,而橫梁下方的空間已被轉換成與樓梯并排的壁柜。
王說:“在這個公寓里,所有功能都是兼顧的。”“例如,樓梯不僅可以通向閣樓,還是通向墻壁上內置高柜子的通道。”
我們再來看一下第二層的布局圖:
冰箱位于樓梯下,還有其他櫥柜,可作為廚房的延伸。
睡眠區位于閣樓上,桌面和抽屜位于橫梁下方。
樓下,衣柜已集成到公寓的入口處,沙發區也可作為穿衣區,內置鞋柜構成的沙發與相鄰墻面伸出的桌子一起構成工作的空間。
Wang說:“沙發還可以用作單人床,招待客人,下面的深抽屜用來補充儲物空間。還有可折疊的桌子,其尺寸可以調節,以便工作或用餐。”
地板被抬高,以便容納管道。在窗口,設計人員集成了一個儲物柜,該儲物柜還可以用作邊桌。
設計師承認,微型公寓并不是解決高房價問題的方案,而是解決現代漂泊族休息的一種解決方案。“我們希望設計的嘗試可以為這種生活類型提供一些方案和可能性。”
最后我們再重溫一下設計圖:
一層
二層
最后總結:
按照人體工學設計,主要生活空間可以分為三層:
一層,即最低層,是承載層,就是地板,用來承載家具和通行;
二層是休息層,距離地面400mm左右,人的坐臥都在這個層面上;
三是操作層,距地面800mm左右,是所有桌面和臺面的高度,人們在這個層面上進行各種操作。
但是,對于這個17.6平的小公寓來說,這樣的分層顯然過于奢侈了。對設計師來說,在無法橫向擴展的情況,進行縱向擴展顯然就是佳的選項。
我們可以看到,在0.8米高的三層以上,到3.4米的層高之間,還存在著2.6米的巨大潛力可以挖掘,這就是在所有小戶型設計中,設計師需要重點考量的空間。
好了,關于這個超小公寓的介紹就到這里了。我是老嚴,每天與你聊裝修侃木頭,陪你過不一樣的業余生活。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