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陳緒厚實習生李世倩
近日,一則“深圳17歲自閉癥少年苦練鋼琴13年屢獲大獎”的視頻在網絡引起關注。
澎湃新聞采訪了解到,這名自閉癥少年名叫舒海峰,是深圳一名小有名氣的鋼琴演奏者。9月11日,舒海峰的母親葛芳芳告訴澎湃新聞,3歲時,舒海峰確診患有高功能孤獨癥,屬于三級精神殘疾,存在注意力缺陷和手部神經發育障礙等。自4歲開始,舒海峰開始練習鋼琴,通過不懈努力在鋼琴領域取得了諸多榮譽,12歲通過鋼琴十級考核,2019年、2020年分別在深圳、珠海舉辦個人演奏會。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一次分享中,舒海峰回憶了自己練琴的經歷,他說,“這些年我對自己要求嚴格,除了日常文化課學習及完成作業,每天堅持練琴4至6小時,一年365天,逢年過節甚至生病都未間斷”。
2021年,舒海峰被評為深圳市南山區十佳“新時代好青年”,他是其中唯一的學生,也是最年輕的一個。舒海峰曾表示,“我喜歡在舞臺上、在聚光燈下的感覺,也喜歡聽到別人的掌聲。”在母親葛芳芳心中,舒海峰不一定要成為一個鋼琴家,但希望他能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舒海峰在演奏。本文圖片受訪者供圖
每天堅持練琴4至6小時
小時候,舒海峰看起來與其他孩子沒什么不同,但有幼教經驗的外婆注意到,舒海峰不喜歡與人接觸,“在小區里玩耍時,有人喊他的小名,他不但不理,反而扭頭就走”。
3歲時,舒海峰確診患有孤獨癥(又稱自閉癥)。葛芳芳記得,當天,她接到醫生的電話,醫生的第一句話是“你的孩子患有中度典型孤獨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緊接著醫生又說,“這個疾病幾乎不能治愈,需要終身干預,你們全家做好思想準備”。
后面,舒海峰被診斷為高功能自閉癥。公開資料顯示,高功能自閉癥屬于自閉癥的高功能人群,智商高于其他自閉癥患者,甚至遠超正常人。家人經過觀察發現,年幼的舒海峰在家中時常來回跑圈,反復、長期地開關抽屜和推拉門,手指頭比劃出怪異的姿勢,還經常斜眼看東西和踮腳尖走路。
葛芳芳和丈夫決定盡早讓兒子接受干預治療,經反復比較,他們挑選了山東青島的一家自閉癥康復中心。在一年時間的康復訓練中,舒海峰學習了語言、精細(指通過操作細致物品,鍛煉手指力量及協調性)等課程。葛芳芳說,在精細課上,舒海峰串連珠子總是遇到困難,遲遲串不上,哪怕珠子的體積及孔洞都不小,他還是非常吃力。經過耐心引導,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舒海峰慢慢取得了一些進步。
葛芳芳帶舒海峰做智力測試,面對簡單的題目,兒子長時間答不出,被現場的人笑話。葛芳芳覺得,兒子不與別人比較,只要和過去的自己比較,“有所進步就是好的”。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舒海峰對親戚家的鋼琴展現出了好奇和興趣,“原本躁動不安的他,一聽到琴聲瞬間就安靜了”。為了鍛煉手指力量和培養專注力,葛芳芳和家人商定,讓4歲半的舒海峰開始學習鋼琴。葛芳芳說,“一開始只是當作興趣愛好,并沒有對兒子寄予厚望”,但很快兒子的音樂天賦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顯現了出來。
對于一名自閉癥兒童而言,學習鋼琴的難度是巨大的。葛芳芳表示,入門時,舒海峰多動,無法安靜地坐在琴凳上,學習時長較為短暫;與鋼琴老師溝通艱難,一節課下來,舒海峰幾乎一言不語,鮮有和老師交流的時候;面對多樣化的曲目風格,舒海峰難以理解曲譜的意思、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此外,舒海峰的手部力量薄弱,彈鋼琴時手總是軟綿綿地“趴”在琴鍵上,彈出的音符也缺乏力道。進入小學后,在更專業的老師的指導下,舒海峰的手指能立起來了,演奏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
舒海峰攻克這些困難,離不開他的努力。據葛芳芳介紹,每天在完成必要的文化課程學習后,舒海峰就一頭扎進琴房,隨著練習頻率提高、力度加大,他專注彈琴的時間越來越長,一天四五個小時的練習是常事,且一年365天基本不間斷。
舒海峰6歲時,跟隨家人到桂林旅游。回家當天晚上,已經晚上9點了,這到了舒海峰的睡覺時間,但他還是堅持到琴房練琴,補上當日的練習。之后,家人給舒海峰買了一架可折疊的電鋼琴,方便他外出時也能練習。
為了讓舒海峰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含義,家人為他創設了獨特的情境式學習環境:在練習《彩云追月》時,帶他到風景優美的湖畔,看月亮爬上天幕;在練習《黃河大合唱》時,給他講述侵華日軍的暴行,給他看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照片;在練習《敘事曲》時,帶他了解肖邦的生平經歷和創作背景……家人跟舒海峰說,“彈奏曲子要像放映電影,用音符將故事畫面講給聽眾”。
在2021年的一次分享中,舒海峰表示,他4歲半開始接觸學習鋼琴,從最開始手指無力按鍵,到能夠彈出“哆、來、咪”,再到12歲通過鋼琴十級考核,13歲“91分”通過英皇樂理五級考核,直到如今手指頭能夠在鋼琴鍵上飛跑,彈出令聽眾振奮的音符。
“這些年我對自己要求嚴格,除了日常文化課學習及完成作業,每天堅持練琴4至6小時,一年365天,逢年過節甚至生病都未間斷。”舒海峰說。
舒海峰首次舉辦個人演奏會后的合照。
“把優美動聽的音樂帶給大家”
舒海峰在鋼琴領域取得了諸多成績,他連續六年榮獲鋼琴學校“郎朗音樂世界”年度優秀學員獎,2018年因優異成績獲選入“郎家軍”得到鋼琴大師郎朗的指導,并于2019年考入星海音樂附中國際班學習。近年來,舒海峰多次參加重要大型演出,并于2019年、2020年分別在深圳、珠海舉辦個人演奏會。
在葛芳芳眼里,鋼琴改變了兒子的人生,“他的眼神有光了,在臺上演奏時,他眼里透著堅定和自信,不再飄忽和空洞”。
“我喜歡在舞臺上、在聚光燈下的感覺,也喜歡聽到別人的掌聲。我喜歡鋼琴,彈奏時我的內心很舒服、很放松。”舒海峰表示,他的夢想是當鋼琴演奏家,“把優美動聽的音樂帶給大家,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為此,他每天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奮斗。
舒海峰曾回憶說,當他看到自己的殘疾證,上面印著“精神類殘疾,三級”時,他哭了,媽媽也哭了。媽媽說:“沒關系,我們都愛你。沒關系,即使有殘疾我們都會幫助你克服,你也一樣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在葛芳芳看來,一遍遍重復,這個“笨辦法”是舒海峰學習鋼琴的最大秘訣。“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有限,學得很慢,但是記得很牢。”葛芳芳回憶,舒海峰學習一件新事物,從不介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初用了1年半才學會系鞋帶,初一時才完全學會正確使用“你我他”,直到最近兩年他才理解和學會排隊。
自2021年7月開始,葛芳芳在社交平臺上傳兒子學習鋼琴的視頻,收獲了不少粉絲的鼓勵和支持。一些同樣有自閉癥孩子的家長給她留言,說舒海峰的故事給了他們希望和信心。這些家長把舒海峰看作一個成功的范本,向葛芳芳詢問治療信息、干預手段、教育方法等。
葛芳芳表示,舒海峰最開始接受干預治療時,她了解到有家長為了幫助自閉癥孩子而考了博士,這大大激勵了她。如今,舒海峰的經歷也激勵了其他自閉癥家庭,這讓她覺得特別有意義。她在網絡上分享舒海峰學鋼琴的故事,是想讓更多人關注自閉癥,給這個群體多些理解和關愛。
與此同時,葛芳芳也受到一些網友的質疑:部分網友覺得舒海峰看起來與正常孩子無異,認為這是用自閉癥當作噱頭再博取關注和同情。葛芳芳說,看到這些質疑,她雖傷心,但并不生氣,“他們只是看到了幾分鐘視頻里的舒海峰,殊不知他大部分時候依然有自閉癥的陰影伴隨”。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