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家的手指有多變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鋼琴家的手指有多變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
根據鋼琴家的要有特點和風格,以及人們的公認度,世界十大鋼琴家排名如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弗里德里克,肖邦
阿圖爾,魯賓斯坦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弗朗茨,李斯特
斯維亞托斯拉夫,杰奧里索維奇,里赫特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
瑪爾塔,阿格里奇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于維也納,創作于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志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后20余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并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于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后世尊稱為“樂圣”、“交響樂之王”。
阿圖爾·魯賓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蘭鋼琴演奏家。自幼學琴,十二歲即在柏林舉行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約欽協奏,后在漢堡、德累斯頓等地經常登臺,十四歲到華沙演出,深受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賞識。1905年到巴黎和倫敦舉行獨奏音樂會,1906年赴美舉行四十多場音樂會,轟動一時,極獲成功,躍入優秀鋼琴家之前列。
魯賓斯坦生來賦有靈敏的十只手指,讀譜能力之強也是超群的。
他的演奏充滿熾熱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有時又細膩而富于詩意。其演奏細膩而富于詩意,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
手掌寬大,手指粗壯,有肉感。
這就是典型的鋼琴家。看鋼琴家,看手掌就可以了。
各種鋼琴書籍收錄了不少的鋼琴家的真實手掌照片。絕大多數符合該特征。可以去圖書館借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鋼琴大師,如果各位有認識的,也可以去看看真人的手,絕大多數都符合。
手指端有肉是為了承受更大的力量,手指粗壯也是如此,手掌寬大也是如此。而當手掌足夠寬大時,手指就不需要細長了,短粗是鋼琴家中的主流。
反過來,一個不夠寬大的手掌配合細長的手指那是沒有辦法支撐大量的高強度演奏的。
李斯特手指,能夠著12個白鍵,手指本身至少有15公分長。
李斯特,是車爾尼的學生,鋼琴家,作曲家,他一手能夠著12個白鍵,若沒體會,可以試彈一下他的鋼琴作品,人們都說某些段落只有他自,己能勝任。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家的手指有多變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家的手指有多變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