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琴音樂演奏中,除了有扎實的基本功,剩下的就是需要肢體的良好配合以及身體的律動了。我們平時看到的鋼琴大師們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身體都有律動的。在演奏過程中,如果紋絲不動,就顯得比較死板,音樂聽起來就會感覺比較僵硬;如果亂動,也不符合鋼琴音樂的調性,會與樂曲風格互相沖突。
如何讓身體有更好的律動呢?
感受曲風
對于音樂的把控,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感知能力。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需要在彈奏的時候如何發力,這些都要考慮到。
例如節奏歡快的曲子,在彈奏的時候,第一拍一般是強拍,這個時候身體就要有一個小的節奏律動。曲風比較嚴謹的鋼琴曲,身體就盡量避免過多的動作,手臂可以有動作,但是身體不要動。
所以,在彈奏每首鋼琴曲之前,我們都需要能夠準確地掌握這首曲子的風格,然后了解節奏律動。這樣當曲子歡快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同樣愉快的心情彈奏,曲子悲傷的時候也可以感同身受,這樣才能更好的感受曲風。
心有律動
彈鋼琴想要有律動,是需要心有律動,而不僅僅局限于表現的律動。
律動不僅僅指的是手的律動,身體的律動。最主要是由心散發的律動。
所以,第一步是心有律動,第二步是表現有律動,第三步是表現無律動只心有律動。只有心有律動了,才能轉換為音樂的律動。
律動帶來的好處?
身體的律動帶給鋼琴音樂演奏的好處是有百利的。隨著我們學習鋼琴時間變長,傳統觀念上的“只用手彈鋼琴”這種方式就會暴露出局限性。只用手彈奏鋼琴,時間長了肯定會引起不適。
這個時候加上身體的律動,就可以減緩手指彈鋼琴的不適。比如鋼琴大師郎朗,我們可以看到他彈奏鋼琴時候浮夸的表情與動作。其實這就是一種處理音樂的方式。
這種身體上的律動可以更直觀地讓音樂入門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達自己的音樂。
從此,我們知道了,那些鋼琴家們在彈奏鋼琴的時候一些夸張的表情與動作,不僅僅是炫技,更多的是對音樂的表達。
關于培養律動,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初學者要更多的關注音樂的本身,不急于對身體律動求成。多注重基本功。
2律動,是沒有唯一標準的。不要刻意模仿鋼琴家們的肢體動作,畢竟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演奏的鋼琴曲的風格也是不一樣的。
3彈奏鋼琴的肢體動作不要過于夸張,正常、輕松、自然即可。否則也會影響到彈奏作品的質量。
?
身體的律動,對音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更多的情感帶入,才能夠真正演繹出好的鋼琴音樂作品。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文章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