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月下旬開始學習即興伴奏,練習基本功,到現在兩個月過去了,當初本意只是想做一些小的練習,卻不想,無意間學會了好幾首曲子。
第一首是《夢中的婚禮》,第二首是《在水一方》,第三首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第四首是《萱草花》,現在學習的第五首是《恰似你的溫柔》,先不論彈的好不好,就只是說,這幾首曲子,我已經能夠完整的彈奏下來了,這就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兒。
前幾首歌曲,旋律都比較簡單,主要用來練習左手,以及左手與右手的簡單配合,練習簡單的加花,旋律音加厚,同時,換到各種不同的調進行練習。
從《恰似你的溫柔》開始,學習無旋律伴奏。
我覺得,雖然是無旋律伴奏,如果對這首歌曲的旋律一點都不熟悉,那學習起來也就沒有興趣了,必須要先把歌曲的旋律弄明白,于是,我就用前面學習的伴奏模式,先練習帶旋律彈獨奏。
這首歌的旋律看起來簡單,實際彈起來也不那么容易,單單一個前奏,我就用了兩三天的時間。難點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弱起,一是長音,一是反拍子,這三種情況組合起來就比較難了。
彈奏技術上雖然沒有一點難點,但對我來說,可能是我的腦子有點不夠用了,總是出錯,最難的是,長拍子到底有多長,數拍子有點數不過來,一會兒記住了,一會兒又忘了,只能是跟著感覺走,時常彈著彈著就糊涂了,有時候多彈了一拍,有時候又少彈了一拍,如果帶上伴奏還好點,不帶伴奏那就更不行了。
無旋律伴奏是左右手一起彈伴奏,為了追求更好的伴奏效果,一首歌要分段落、分層次配伴奏,分別會用到柱式、半分解、全分解三種伴奏方法。
學習無旋律伴奏的最大好處就是,只彈和弦不彈旋律,和弦從一級到七級,一共也就只有七個,伴奏就是這七個和弦進行各種不同的組合,一開始不熟練,學習時會感覺比較難,可是,一旦你學會了一首歌的無旋律伴奏,稍做改動,你就可以把它的伴奏方法套用到其他歌曲上。
和弦的彈奏方法其實就只有三種:柱式、半分解、全分解,為了追求多樣性、新鮮感,避免一種模式多次重復應用,經常是在和弦的節奏型、組成音方面做一些變化,變化可以是無窮盡的,豐富多彩的,變化越多越頻繁,彈奏難度也就越大,所以,伴奏水平也是無極限的。
我現在是最初級的練習,要把柱式、半分解、全分解彈順暢。
目前感覺最難的是,四十六節奏型全分解和弦,彈奏速度比較快,手指頭有點不靈活,不聽話,這個沒有途徑,只有一種方法,就是下功夫好好練習,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在彈四十六節奏型的時候,就不會唱旋律、唱歌詞了,腦子又不夠用的了,可能等到學會了,自然就好了,也不必要去糾結這個。
學琴到此時,感覺用手的同時,必須用腦了,缺一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