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十億光年的距離鋼琴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十億光年的距離鋼琴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宇宙深處十億光年是指的宇宙深處離地球的距離,它是一個長度單位,并不是一個時間單位。一光年是指的光在一年之內走過的距離,宇宙深處,十億光年指從地球這里出發,光走十億年之后,到達的地方,這個距離是很遠很遠的,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是遠遠不能到達的
這是無法比較的。光年是距離長度單位,年是時間單位,怎樣比較呢?光年, 長度單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字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經過一年時間的距離,為9,460‘7304’7258‘0800米。因為天文數據太過龐大,需要更大的單位進行大概的描述。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光年是長度單位,地球的多少年是時間單位。每單位光年就是光傳播一年的距離,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所以,看到10億光年遠的東西,那已經是10億年前發生的事情了。
不過10億年宇宙變化有多大?它的體積是不斷變化的,而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所以,只能說大概是10億年前,不能確定。
1光年是光在真空中的一年時間內所能移動的距離,光速是極快的,大約是300000公里每秒。1光年約等于9.46 x 10^15米(約為9.46萬億米)。
因此,十億光年約等于9.46 x 10^17米,也就是約9460萬億公里。
一光年智子需要飛行多久是虛構的,應該是光飛行一年有多長距離,光是光子,是宇宙中飛的最快的,一秒鐘飛三十萬千米,一光飛九萬多億千米,就是一光年,相當于木星到地球的距離。太陽系的范圍就有兩光年,銀河系直徑十億光年,為了便于計算,天文學界把先年做為天文單位。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法就不對。
光年是距離的單位,不是時間的單位。7萬光年的距離,就是光走了7萬年的時間所走的距離。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光走了7萬年,就是7萬光年的距離。因此這個距離的實際長度應該很長很長,具體數字我沒有算,估計可以繞銀河系走幾圈了。
光是宇宙中度最快的,每秒走三十萬千米,一年走九萬多億千米,即一光年。因此光年不是用小時計箅的。7萬光年是指光走了7萬年,七萬和7萬光年是一樣的,銀河直徑十億光年,由上千億顆恒星及星團星云組成,七萬光年只有銀河系直徑的十四五分之一。
首先,這個“據說”肯定是題主弄錯了,人類不可能會觀測到距離地球150億光年的星球。宇宙誕生到現在才過去138億年,所以光在宇宙中的傳播距離最多只有138億光年。不過,由于宇宙膨脹,遙遠天體的共動距離可達465億光年,但這與觀測到距離地球150億光年外的星球是兩碼事。目前觀測到最遠的天體是光行距離達到134億光年的GN-z11,但這是一個星系,而非像地球、木星或者太陽這樣的星球。
由于星球的尺寸相對于星系非常小,想要分辨出上百億光年外的星球需要口徑極其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假設在134億光年外有一顆直徑為140萬公里的恒星(即與太陽大小相當),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需要達到6000萬公里(超過水星遠日點)才能分辨出這顆恒星,而且還只是一個像素點,想要看到更多的細節還需使口徑變得更大。因此,人類目前所建造的天文望遠鏡不要說看到50億光年外的星球表面,就連這顆星球本身都無法辨認出來。為了辨認出50億光年外相當于太陽尺寸的星球,需要口徑達到2200萬公里的天文望遠鏡。
與恒星尺寸相比,行星的尺寸更小。雖然人類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但目前的天文望遠鏡沒有辦法直接觀測到它們的表面,甚至就連直接分辨出它們都極為困難,目前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幾乎都是間接法,除了少數幾顆巨行星可以通過攝影法直接拍到,但也只是沒有細節的像素點。
如果天文望遠鏡可以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的地表,那么搜尋外星生命就容易多了。雖然現在還沒有辦法做到,但隨著大口徑天文望遠鏡的建造,人類將有望直接對系外行星進行研究。預計在2025年,口徑高達39.3米的歐洲極大望遠鏡將會投入觀測,作為到時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它將能直接拍攝到系外行星的一些細節。通過分析系外行星表面的顏色變化,就能了解到那里是否宜居,是否生活著外星生命。
題主,目前看來不大可能呢!
天體的角直徑和望遠鏡的角解析度
看不看得清是由地球觀測點觀測到的天體的角直徑(角尺寸)以及觀測儀器(望遠鏡)的角解析度來決定的。
這個非常類似我們手機屏幕的解析度與圖片尺寸的關系。如果圖片的尺寸小于我們手機的一個像素,那么這個圖片就是不可見的。即便圖片大于一個像素,但如果圖片包含的像素太少(分辨率太低),那么圖片也是模糊不清的。
對于50億光年外的一顆行星,它發出的光線是以放射狀向外輻射的,在經歷了50億光年的距離之后,這些光線變得非常稀疏和微弱,即便地球直徑尺寸的望遠鏡也捕捉不了多少。也就是說,它在我們的望遠鏡上所看到的直徑是非常小的。
舉個栗子
以月亮作為對比,月亮的角直徑大概只有0.52度。距離我們3100光年的M51星系(注意是星系哦)的角直徑大概是0.19度。
所以參考上面的數據,50億光年外的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的行星的角直徑大概是1.3741E-9/0.9E10=1.52677778E-19(弧度)!小數點后面19個零。可想而知這個恒星在觀測的畫面當中有多小——幾乎就是不可見了。
能看到這顆行星發出的光,已經是很不錯了。若還想要看到這顆行星上的地形細節,那簡直是太想入非非了,除非我們建造尺寸更大的望遠鏡,擴大這顆行星的角直徑,接收來自這顆行星更多的光線;同時制造解析度更高更精密的感光設備(這個似乎已經接近制造的極限了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十億光年的距離鋼琴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十億光年的距離鋼琴曲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