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系“辣姜”原創
生活最讓人恐怖的地方,不是已知的艱辛苦難,而是未知的無窮選擇。這或許就是這部經典電影的男主人公終身未曾離開大海和弗吉尼亞號客輪的原因。
這部豆瓣評分9.2分的電影,改編自亞歷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劇場文本,講述了一個在大海上出生,并且有著卓越音樂天賦的孩子,一生都在一艘客輪上,并且隨著客輪一起周游在大海之間的傳奇故事。男主人公是個棄嬰,被船工收養,并且一直養在客輪上。收養主人公的丹尼是個樂觀的黑人,他對主人公的教育出乎尋常地“任性”,這也奠定了主人公終身的價值觀——保持自由、蔑視一切世俗規矩。
還是個孩子的主人公1900問:什么是孤兒院?
丹尼說:孤兒院是給沒有孩子的大人住的地方
1900問:什么是媽媽?
丹尼告訴他:媽媽就是馬。
這個樂觀的黑人總是喜歡放聲大笑,雖然做著最辛苦的底層船工,卻沒有讓養子受到一點傷害。樂觀的黑人養父一直護著主人公,直到他受傷離世,被葬在廣闊的大海之中的時候,才徹底放手。再次成為孤兒的1900突然無師自通地成了一名鋼琴師——一位只有坐在大海上,才能彈奏的鋼琴師。1900坐在鋼琴前彈奏天籟之音,只有唯一的朋友馬克斯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幕。
華麗的客輪來來往往,載著上千人群去追逐各自的美國夢,1900就無數次坐在鋼琴前,為他們的夢想伴奏,他像遺世獨立的神靈,睿智無敵,一眼就能看透每一個乘客埋在心底的欲望,然后用近乎欣賞般地用琴曲來解讀這些欲望。
他是個孤獨的神靈,孤獨到不了解什么叫‘孤獨’。1900生于大海、長于大海,可是,他卻不知道大海的聲音是什么樣子的。大海對于他來說,是個搖籃,他的世界起始于船頭,終結于船尾。
在1900的認知中,鋼琴的按鍵是有限的,而人心是無限的。用無限的東西去創造有限,那么會游刃有余。而廣闊的陸地上有無數的人,有無數的房屋和街道,多到無窮無盡的選擇,人們并不能預知每個選擇的后果,這種無窮無盡,才是最大的恐懼。這也是他無法離開大海和郵輪,在陸地上彈奏曲子的原因。因為鋼琴是屬于他的,而陸地是屬于上帝的。
在影片中,海面上往返船只里有無數縱情歌舞的旅人,一首又一首的鋼琴曲子,滿目浮華,仿佛一個無窮無盡的夢境。然而所有的故事都有結尾,絢爛至極而后歸于平淡。這一艘航行了數十年的大船終將腐朽,當船只即將被炸毀之際,好友馬克斯想盡辦法欲要將1900帶上岸,可是1900在滿地狼藉中,微笑著拒絕。
他說:我下不了船,也許在上帝那里,我是不存在的,除了你,沒有人知道。他無父無母、無牽無掛,甚至連名字都只是一個時間代號,每一次見到他的人都只不過是匆匆的過客,在腳步踏上陸地的那一刻就和他再無干系。
最后的鏡頭中,1900虛抬手指,彈奏并不存在的鋼琴,最后一首無聲的曲子,伴隨著輪船被炸毀的驚天火光,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上,這一幕讓無數人黯然嘆息。
有一個好的故事,和一個可以傾訴的人,生活就永遠不會完蛋。于是混跡于陸地上庸碌生活中的1900的好朋友馬克斯,背著小號,滿身疲倦地帶著鋼琴師的傳說浪跡天涯。或許海上鋼琴師,只是一個背著小號的男人杜撰出來的傳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