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寶貝快快睡簡譜鋼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小寶貝快快睡簡譜鋼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根據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1、教師彈琴:135531(小朋友們請坐好)。小朋友們回答:老師我們做好啦。 2、教師彈:1351(1是高音)。讓小朋友們起立。 3、教師彈:1351(1是低音)。讓小朋友們坐下。 4、教師彈:135135135135。讓小朋友們快點找位置坐下。 讓小朋友去幼兒園的注意事項: 1、提前讓孩子去解除周圍環境,幼兒園環境,帶孩子去那邊散步或游玩,然后很隨意的告訴他這是你的學校,你可以在這里交好朋友啥的,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多和他交流; 2、不要進幼兒園就把孩子塞給老師,孩子會害怕,要陪著孩子在哪里玩一會,熟悉一下,老師遠遠的給寶寶打招呼,或陪寶寶玩扔球等游戲,稍微熟悉一下,孩子很快就能和老師混熟;切記老師不要寶寶進幼兒園就抱他或直接沖過去打招呼; 3、要準備氣球、玩具、卡片等色彩鮮艷的東西,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分散注意力后,很快就會忘記,玩的不亦樂乎; 4、要是想孩子不哭就上學是不可能的,這么做就是盡量減少寶寶鬧情緒、哭鬧吧,個人覺得有經驗的老師是很重要的。
答:那時的舒伯特生活很貧苦。有一天晚上,他沒有吃飯,餓著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見一個熟人,借點錢好充饑。但好久也沒有碰到熟人。這時他走到一家豪華的酒店門前,他走了進去,在一張桌子前坐下,他忽然發現飯桌上有一張舊報紙,舒伯特就拿起翻看著。他見上面有一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這首樸素、動人的詩,打動了作曲家的心靈,他眼前出現了慈愛的母親的形象。是呀,在那寧靜的夜晚,母親輕輕地拍著孩子,哼唱著搖籃曲,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拿出一支鉛筆,一面哼唱著,一面急速地譜寫著。
舒伯特寫好后,把歌曲交給了飯店的老板,老板雖然不懂音樂,但覺得這首曲子那么好聽,那么優美,便給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燒牛肉。
舒伯特在貧困中,以美好的心靈為母親和孩子們寫下了這首甜美的歌曲,這首《搖籃曲》很快在世界各地傳唱開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卻在貧困中死去了……
世界上第一首搖籃曲的作者是勃拉姆斯。此外:
肖邦(波蘭):《搖籃曲》。 豪塞(匈牙利):《搖籃曲》。 勃拉姆斯(德國):《搖籃曲》。 格里格(挪威):《搖籃曲》。 福萊(法國):《搖籃曲》。 托爾·奧林(瑞典):《搖籃曲》。 耶涅菲爾特(芬蘭):《搖籃曲》。
其中舒伯特、莫扎特、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是最著名的三首搖籃曲 但我個人認為莫扎特的《搖籃曲》比較好聽
PS:光明日報 曾有一篇 《搖籃曲》是誰所作
在德國彼德斯堡的《莫扎特藝術歌曲集》中,有一首被世界母親和孩子們傳唱了兩百年的《搖籃曲》卻只被列在附錄之內,而且放到最后一首,這么有名的曲目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怪事呢?因為這里有段歷史瓜葛。
1796年的一天,有一位居住在奧地利維也納城的醫生伯恩哈德·弗里斯被一首優美、動人的詩歌所吸引:“睡覺吧,我的寶貝,小鳥兒早已歸巢,花園里那么安靜,小羊和蜜蜂已休息,天上月亮在笑瞇瞇,銀色光輝照耀大地,你睡在月光里,睡覺吧,我的寶貝!快睡!快睡!……”醫生想:這么溫馨動人的抒情詩要是寫成一首《搖籃曲》那該是非常美妙的。因為他酷愛音樂,而且是莫扎特的崇拜者,就欣然命筆寫起來,在創作過程中,他注入了最美好和最溫暖的感情,經過多次反復修改,又哼唱了幾遍,一首具有莫扎特音樂風格的《搖籃曲》譜寫成功了。
這首抒情、恬靜的反映日常生活的小歌一氣呵成,旋律柔美流暢,很易上口,一種自信感,使弗里斯醫生產生了投寄出版社的念頭,但又想到自己是無名小卒,音樂出版社必然會將作品石沉大海。忽然他想起大音樂家莫扎特,還自言自語說:“假如我的作品用他的名字署名,也許會有發表的機會。”于是弗里斯在自己寫的《搖籃曲》樂譜的右上角寫上“莫扎特作曲”的字樣,就投寄出去了。
就是這首偽托“莫扎特”名字寄出去的《搖籃曲》居然瞞過了不知內情的出版商,很快就公開發表了,而且作品得到人們的接受。但畢竟原作者出于“開個玩笑”寫了“莫扎特作曲”五個字,沒想到他寄出稿件時莫扎特已去世五年了(1791年12月4日病故),這樣就出現了“破綻”。但由于“約定俗成”,這首《搖籃曲》還是得到更廣泛的傳唱,因為這是為莫扎特的音樂作品“錦上添花”,相信九泉之下的大作曲家也會原諒這位醫生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寶貝快快睡簡譜鋼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寶貝快快睡簡譜鋼琴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