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妹最近學到了一個詞,叫“文化體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文化體力是指我們為在工作之余閱讀書籍、進修,以及看電影、讀小說等泛文化休閑活動儲存的能力或精力狀態。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中擁有廣泛喜好的文藝男主在成為社畜后,身心俱疲,被工作耗盡了“文化體力”,變成只能玩淺俗游戲、刷短視頻的崩潰狀態。
仔細一下,成為社畜后的我們,不也正在走向男主的路嗎?
狐妹每次發憤圖強,列了滿滿的看書、看電影、寫影評計劃,但是也總是在下班后選擇視而不見。
偶爾感覺愧對自己了,又馬上用“今天太累了,明天再開始吧”、“好不容易放周末了,總得放松一下吧”這些理由來搪塞過去,最后計劃表也只是貼在墻上積灰,能完成打鉤的事情少之又少。
工作之后的狐妹,真的發現自己和男主小麥越來越像,能用來陶冶文化情操的時間精力越來越少,以前的熱愛變成了現在的負擔,文化體力一直在流失。
但是當看到有人提問:文化體力是學生時代的特權嗎,我還是想說,其實真不是。
不管哪個年齡階層,都擁有對文化體力的絕對特權。
學生時代的我們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可以擁有充沛的文化體力。變成社畜后,工作雖然使人麻木,但只要你愿意主動邁出“補充”文化體力的第一步,還是能重拾知識進入腦子的快樂。
像最近的“夜校熱”,似乎就喚醒了年輕人們的文化體力。
*圖源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下班后的年輕人不再選擇蝸居在出租屋里刷手機,而是走向夜校學習一門新技能。
狐妹看了下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發現課程是有根據學生水平分為基礎課和提高課,授課方式也有線上和線下兩種的,可以說這個課程安排還是挺人性化的。
價格方面,比起市面上動輒上千的瑜伽、舞蹈、樂器興趣班,夜校課程算是很實惠了。線上課為300元12節,線下課的話則是500元12節的基礎課和800元12節的提升課。
據了解,500元12節的課程是最搶手的。畢竟挺多課程都比較新穎,大多數人都是零基礎學習,而且500塊就能體驗到線下學習的氛圍,還是很不錯的。
至于可以學什么嘛...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有一些比較新奇小眾的課,比如:扎染、橋牌、非洲鼓、香囊制作、紅酒鑒賞、手工皮具體驗、寵物友好社交;
也有像很多現在小朋友會學的興趣課:書法藝術啟蒙、拉丁舞、國畫、鋼琴、朗誦;
也有一些偏技能類的課程:PPT小技巧、手機攝影體驗、Excel常用技巧...
雖然看得眼花繚亂,感覺選擇困難癥都要犯了,但是報名的時候就沒這煩惱了,畢竟能不能搶到還不一定呢。
今年九月份的秋季班報名時,65萬人搶1萬個課程名額,最熱門的《零基礎手工皮具》和《烘焙課程》在16秒內被搶空,滬語體驗課等12門課在60秒內全部滿員。
*圖源上海綜合新聞
有人說:“上一次這么瘋狂的場面,還是在搶周杰倫演唱會門票那次。”
狐妹還看到有人在二手平臺上收課,也有人搶到課后又馬上加價轉讓出去的,似乎在無意中嗅到了一絲商機...
對于各位搶不到夜校課程的小伙伴,這邊建議你看一下隔壁的“老年大學”。
老年大學也和夜校一樣,課程豐富,性價比巨高,唯一的缺點就是上課時間多數是工作日白天,只有少部分課在周末開設,對我們這種要上班的社畜來說不是很友好。
上海夜校火了以后,夜校風也開始吹向全國各地了。
近期全國各大城市都開始推廣夜校了,有一些是免費的公益課程,也有像上海夜校一樣500元12節的。此外,一些私人組織也開始開辦市民夜校,價格依舊便宜白菜。
在狐妹看來,夜校的魅力,不光是“價格實惠”那么簡單。
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500元12節課,就能讓他們實現“長大后把自己重新養一遍”的愿望。
無論是小時候因為父母反對學不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還是因為經濟原因沒有接觸過興趣班,這些遺憾在市民夜校里統統被彌補了。
有的人報名上夜校,是來給自己“充電”的。
平時下班后就待在家里不想動,只能刷一些肥皂劇或看一些簡單的小說,還不如到夜校上課,學習一些文化藝術類課程,這個補充文化體力也很療愈。
還有人是奔著拓展社交圈子,結交好友來的。共同的興趣愛好容易讓人聊得來,更容易成為默契的搭子。
也有人就真的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報名的。人在江湖,技多不壓身。報個班,還能實現自我增值,多學點技能多一條出路。
*圖源小紅書@我沒有肉
涌入夜校的年輕人,在一堂堂課里找回生活的松弛感,做回了真實的自我。
狐妹想說,上班是為了生存,下班后才是真正的生活。不要因為工作而忘記生活。
下班后嘗試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讓文化感知力逐漸恢復,一點點發現生活的美好。
參考資料:
小紅書
編輯: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