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正確的彈鋼琴姿勢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正確的彈鋼琴姿勢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關于手型的問題這幾年已經定性了。手握雞蛋這種教法是又老又舊的過時方法。如果一個鋼琴老師還要求孩子手握雞蛋,保持手型。那么這個老師就是不合格,一個不懂得與時俱進的老師,他起碼是沒有提高自己業務的能力。這種老師最好不要跟他學。
手臂放松,手指像掛上去一樣的,慢慢的讓孩子理解,不急于求成,這個是鋼琴大師齊默爾曼的教學視頻,也就是鋼琴觸鍵練習,握雞蛋也是為了達到觸鍵的目的和根本
視頻加載中...作為一個家有一年琴齡的琴童寶媽,不能說老師做的對與錯,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我孩子的老師在他最初學習的時候沒有一味的強調去練手型,而我覺得一定得練,因此當時還跟學琴學校的校長做過溝通,校長給我的觀點很好,我也很認同,分享給你:孩子小的時候一味強調手型會降低孩子的興趣,只有讓孩子先喜歡上彈琴,才能慢慢糾正他練琴的習慣。我的孩子四歲半開始學琴,現在一年了,手型比剛開始好太多,是因為后面的曲子一點點的增加指法的控制能力,現在老師有時候也會強調一下,讓他理解支撐起來彈的音效果不同,怎樣才能彈出好聽的音樂,對他來說很受用!他慢慢地在改變,手型也越來越好,雖然有時候會偷懶,但明顯的是在不抵觸的情況下,逐漸變好,希望你有所啟示[微笑]
手握雞蛋會讓孩子的指尖讓內扣,其實握雞蛋不如握個小橙子,首先要明白的是為什么要握東西,握東西是為了掌關節的支撐,因為彈琴全靠掌關節揮動來完成的,但孩子在學琴初期是找不到掌關節怎么使勁的,所以拿個東西來握一下,體會一下掌在哪兒,怎么用力,而雞蛋太小不足以撐起手掌,所以稍微大一點的東西會更好一些
決定學習鋼琴,一定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和認知,因為鋼琴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所以學琴之前,考慮好學琴的一些具體事宜,包括家庭共識、時間、精力、課費、老師、備琴等問題,才能讓后續的學習少走彎路,學有所獲!
如果說學琴一定有一個規劃的順序,我覺得應該如下去準備:
1、家庭共識
鑒于鋼琴學習的長期性和比較高的投入,對于孩子學習鋼琴,家庭成員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包括孩子的意愿,出資,誰來監督陪伴孩子,送孩子上課、鋼琴準備等等!
這些問題不考慮清楚,家庭內部沒有形成共同的認識,后續孩子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半途而廢!
2、學習目標
孩子的學習準備往哪個方向走,是業余的愛好,還是專業的目標,還是嚴格要求學著看!不同的目標定位,決定學習的安排!包括練習時間、師資,投入精力等!
3、師資安排
準備給孩子找一個什么樣的老師,在小區周邊或更遠的地方給孩子物色一個靠譜專業的有經驗的老師或機構!
不管怎樣,老師是要有經驗和專業性的,一個好的老師就是給孩子節約時間,給家長節約成本,打開一扇科學進步的窗戶!
我想談談手?人的手有很強的表現力,也可以說,人的手上是有語言的,列寧的講演是具有鼓動性,手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傳達不同情緒力量。戲曲藝術表演,話劇藝術表演,都說明手上語言的重要性!音樂指揮家更是通過手,向樂隊隊員傳達指令。聾啞人直接通過手語進行交流,足以說明手上語言的重要性!彈鋼琴也是用手,毛主席用十個手指彈鋼琴來形容做好各項工作,也就是有條不紊,井井有序,科學合理,相互配合?十指連心,心靈相通,有鋼琴家形容,鋼琴是人傳達情感的延伸(手指觸鍵,通過扛桿原理,琴錘敲擊琴弦發音)。首先,要求你有鑒賞能力,對音樂的認識,從容自如,感覺放松,整體協調,節奏準確,聲音歌唱性,音樂表現性,演奏流暢性。其次,要具有控制十個手指的能力(基本功),是決定你鋼琴之路能走多遠?音樂理論(越高越好),最好是作曲家,理由是大多數鋼琴作品的作品,既是鋼琴家又是作曲家,有助于你認識和理解鋼琴作品!再次,人的肩周是能產生動能的,鳥類飛行證明了這一點。本人學過音樂指指,雖然工作中沒用上,但對于彈鋼琴是有幫助的,能學會放松?本人愛好跑步,對于彈鋼琴也是有啟示的,彈鋼琴類似于人的行走,奔跑,跳躍(也就是手指在鍵盤上行走,奔跑,跳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正確的彈鋼琴姿勢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正確的彈鋼琴姿勢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