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鋼琴不是短時間能夠速成的,即便是通過專業(yè)培訓,短時間有了很大效果和突破,但在技術上與多年學下來的孩子相比,也是會有很大差距的。扎實的基本功需要平日的堅持和積累,對音樂作品的詮釋和感受,需要范聽和彈奏大量的不同風格及時期的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推敲。太多的琴童爸媽在陪伴之路上停止了腳步,原因大多是:孩子不想學了,不練了、不堅持了,導致半途而廢。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學琴呢?
本文作者楊雪梅老師
1、家長要對學琴這件事有正確的認識。學習鋼琴和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其實是同等重要的,都需要循序漸進,都需要度過孩子成長階段的各個小瓶頸期、青春期狀態(tài)的情緒波動期等等。例如,有的家長因為盲目的開始,起初感覺很新鮮,過了一個階段就會覺得不好堅持了,覺得學習鋼琴沒有用了,或者覺得孩子學的慢等等。家長并不了解學琴和種小樹苗一樣,要想打好基礎,必須循序漸進、細心陪伴、修枝剪葉。如果老師按家長意愿給孩子制定了三年考十級的計劃,請不要認為那老師教學有多厲害,請問小學讀三年能不能畢業(yè)?所以學琴應該遵循其規(guī)律,不能拔苗助長。
2、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要明確。我們學鋼琴不是為了成為鋼琴家,而是對人的美育教育。通過學鋼琴,可以提高修養(yǎng)與文化素質、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對音樂的鑒賞力、鍛煉耐力和信心、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培養(yǎng)頑強進取的品質、提高人的整體能力、累積精神財富。我們要認真對待特長學科,不浪費時間就不會走彎路。如果家長本著玩一玩的心理和態(tài)度學琴,孩子也會是這樣的態(tài)度,上課會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完成練習作業(yè),不按計劃上課等。但當看到別人比賽有成績、演出有掌聲的時候,不會覺得是自己平日學習態(tài)度問題了,只會客觀找原因。
3、家庭的教育目標要保持一致。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家庭要給孩子一個健康、向上的氛圍,每天目標明確,按部就班的合理安排好時間,愉快的完成學習和鋼琴練習。如果家庭教育目標有分歧,勢必會造成原本很喜歡音樂的孩子,對于彈琴逐步感覺枯燥,逐步躲避練琴,之后家長認為孩子不能堅持了,就默認放棄,使得半途而廢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家庭成員要確定一致目標,幫助孩子、鼓勵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孩子的態(tài)度。學習任何一個科目,不僅僅是孩子自己能不能堅持,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堅持態(tài)度才能帶動、引導孩子堅持下去的信心。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他們喜歡美好、喜歡自由、喜歡求知。而有時候這三個喜歡是矛盾的,求知的過程不能自由,必須建立在規(guī)矩、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之中,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家長的全力配合來一起輔助、引導孩子建立學習氛圍和逐步提高學習能力。
5、按時上課,一切為堅持學習讓路。孩子上學是每天必須去的,練鋼琴也是一樣是每天必須做的。學校作業(yè)留太多了,沒時間練琴怎么辦?調整時間,先練一個小時或者當天少練,第二天多練補回來,使手指的靈活性形成慣性靈活不退步。如果作業(yè)多了不練琴、家里來客人了不練琴、出去玩累了不練琴、快考試了不練琴、生病了不練琴……理由會越來越多,離進就步越來越遠了。“停停走走”勢必會影響每天進步的步伐、影響學習的進度、也影響學習的態(tài)度、還會影響學習的能力。多請教老師、和老師溝通探討如何有效地配合老師完成作業(yè),及時反饋練習心得。有特殊情況沒能及時練琴也建議正常上課,因為經過老師的指導,孩子鋼琴技術上恢復的會更快,能迅速的回到課程的正軌上來。
6、多參加演出及比賽活動,盡可能的多開闊眼界。鋼琴是表演樂器,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應該展示學習成果,同時鍛煉了舞臺表演能力。每次登臺時孩子都會緊張也是正常的,而作品完成好的、能控制緊張情緒的、臺風好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平時作業(yè)完成好,表演多、鍛煉多的孩子。那些表演鍛煉少的孩子則容易出現(xiàn)失誤,這個時候多鼓勵孩子增強自信,以后多爭取機會鍛煉。
家長陪伴孩子學習鋼琴的實質是和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在成長中積極面對,不斷探索,才能有所收獲。讓我們一起做好孩子藝術之路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