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4歲神童彈鋼琴是誰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4歲神童彈鋼琴是誰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莫扎特被稱為音樂神童是因為他5歲就開始作曲。奧地利天才作曲家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于音樂世家,他父親是宮廷小提琴手,他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五歲就作了第一首曲子,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拉小提琴。
八歲時他寫了第一支交響樂,十歲寫了第一出歌劇。他還與父親和姐姐一起在歐洲各國宮廷巡演,所到之處無不引起人們的稱贊,被譽為是音樂神童
德國的
jonathan1991年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自1997年以來與他的家庭生活在柏林。
他六歲開始上第一節鋼琴課,不久以后便在作曲家卡佳·切姆伯丁那里學習作曲。他的第一部作品在國際青年音樂聯盟作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jonathan曾在德國“青年音樂家”和“施坦威”音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自2004年以來獲得柏林國際音樂天才學會的贊助。2006年在“青年音樂家”音樂比賽中,他獲得一等獎,并在“古典音樂”評比項目中獲得特別獎
本來電影的正式拍攝時間定在了2005年4月,但是因為想趁著演員最接近角色年齡的時候先拍攝一部分電影內容,導演提出拍攝音樂會的畫面。不過當時制作方還沒有足夠的資金拍攝一場有1500名臨時演員參加的音樂會,于是他們決定組織一場收費的公開音樂會,招攬真正的觀眾。但是誰會來看一個12歲的孩子彈鋼琴呢?還好,瑞士最古老的交響樂團,當時已有136年歷史的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非常欣賞12歲蓋吉爾的鋼琴天賦,他們愿意和蓋吉爾合奏演出。
我好奇題主為什么要確認孩子是否有天賦,是要在孩子的課外興趣中做取舍,或是,權衡學彈鋼琴是否一項劃算的投資,尤其是孩子只是一個普通娃時?題主的標準里,怎樣算有天賦?成為朗朗、李云迪那樣的鋼琴演奏家,或是將來可以考上音樂學院,能夠以彈琴謀生?
我家三個娃都在學鋼琴。剛開始時熱情高漲,學習的進度也很快,我曾幻想:該不會莫扎特、朗朗上身吧?可是學琴兩三年后,娃們熱情不再,甚至開始抗拒練琴了。幻想破滅!這種心情就像等著開彩票,看到開出來的頭兩個數字都對上了,緊張,充滿期待,可是隨著后面數字漸漸出現,失望代替了希望,最后祈愿:“哪怕末等獎也行!只要不落空就好。”
現在大的兩個學鋼琴七八個年頭了,我的心態也越來越放松。不止是因為我“恨鐵不成鋼”后的屈服,更重要的是因為我認識到學琴的真正意義。
沒有天賦,成不了大師,大家,明星,照樣也可以享受藝術、體育、知識的樂趣,提高自身在這方面的素質和修養,尤其是欣賞能力的提高。
可以畫不出凡高、齊白石那樣的大作,但至少我們懂得區分好壞作品,并能欣賞他們的好在哪里;可以寫不出李白、蘇軾那樣的詩詞,但背多了好詩詞,至少我們懂得欣賞它之韻律美,文字之美,懂得如何借鑒這些優美的詩詞表達相似的情感;可以證明不了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但至少知道它們的意義和應用,而不是問“這有什么用”;可以彈不出朗朗那樣的激情澎湃,但至少能夠聽出什么是好音樂,為什么好……
我不再催促孩子們勤練琴,他們想彈就彈;我已不再要求他們考級、比賽,他們愿意去就去。完全把學琴當作課外的興趣去學,慢慢學,去真正享受音樂。當然,代價是進度很慢,很費錢。
可是,我想我真的等到了比末等獎還好的結果。兒子癡迷上了電腦編曲,從最開始的改編鋼琴課本上的練習曲,到后來改編流行樂,而現在為游戲原創背景樂。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結果。多年的音樂熏陶,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音樂之門。
沒有成為頂級演奏家的天賦又如何?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或許能挖掘出別的天賦?但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就難邁過音樂這個門檻,進不了廣闊的音樂樂園。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4歲神童彈鋼琴是誰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4歲神童彈鋼琴是誰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