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之前,麻煩您點個“關注”,這樣可以與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同時提升您的參感,小編也會持續更新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冷紫葉
萊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20世紀美國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
他創作的《為單簧管和鋼琴而作的奏鳴曲》是其出版的第一首室內樂作品,無論從單簧管演奏還是鋼琴合作方向來看,都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不同的風格元素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音樂效果,因此這部作品至今受到演奏者的喜愛,活躍在國內外的舞臺上。
本文將通過分析伯恩斯坦《為單簧管和鋼琴而作的奏鳴曲》的音樂結構分析和鋼琴演奏技巧的分析為重點,結合伯恩斯坦的生平和寫作背景,對其音樂語言和音樂風格進行研究。
萊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是二十世紀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伯恩斯坦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不斷地嘗試去寫作各種類型的樂曲,作品形式相當多元。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交響樂和音樂劇作品之外,他還創作了各種不同種類的作品,包括:管弦樂、室內樂,電影配樂等等。
筆者這次研宄的這首《為單簧管和鋼琴而作的奏鳴曲》,是伯恩斯坦在1941年(創作生涯開端時期)創作的作品,也是伯恩斯坦少有的、小型的室內樂作品,至今還作為熱門曲目經常活躍在舞臺上。
這首作品風格獨特,集爵士、拉美音樂風格元素為一體,運用現代演奏技法進行創作,展現了別具一格的韻味。
不同于古典時期作品有大量的參考文獻可供參考,目前關于這首作品的相關文獻,尤其是鋼琴演奏方面的相關資料和研宄成果少之又少,目前可見相關論文,也大多以單簧管演奏視角來研宄,從鋼琴演奏角度或者兩個樂器合作的角度來研宄這部作品的文獻還比較匱乏。
而作為一首奏鳴曲,單簧管和鋼琴這兩個聲部是同等重要的,這首作品無論是對于單簧管演奏者,還是鋼琴演奏者來說,都是學習的經典佳作之一。
筆者將結合自己專業所學并結合演奏實踐經驗,從鋼琴演奏及合作的角度對這首作品進行闡述,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該曲更深層次演奏創新的可能性,希望能為演奏這首作品的其他人留下一些對此曲有建議的文字,進一步為更多的演奏者提供一份微薄的參考依據。
拉格泰姆(Ragtime):拉格泰姆可以算作是爵士音樂的前身,它是一種采用黑人旋律,依照切分音循環主題與變形樂句等方式而成的早期爵士樂形式。
人們把這種不太注重旋律只注重節奏變化的,旋律的進行以和弦為基礎,以I、IV,V級的三個和弦為主要和弦,12小節為一模式反復(除了典型的12小節布魯斯形式之外,還有8小節布魯斯和16小節布魯斯)。
布魯斯根源于非洲,因此具有與歐洲音樂不同的特殊音階,通過降低大調音階中的三音、五音和七音演奏,從而帶來一種憂郁哀傷的感覺。
布吉烏吉(BoogieWoogie):布吉烏吉主要是和舞蹈關聯,它的特點是有一個常規的貝斯線,隨著和弦的變化而變換。
通常演奏者用左手持續彈奏固定低音來烘托右手復雜的旋律變化,它的低音音型主要有“行走”的八度低音分解(WalkingBass),以及重復的雙音兩種形式。
搖擺樂(Swing):這種音樂之所以被稱為“搖擺樂”,是因為它基本建立在三連音的基礎之上,前兩個音連在一起,省略中間的一拍,形成前長后短。
因為它非方整,非棱角化的連音,使律動有了彈性和波動的感覺,更具“松散”、“懶洋洋”的特征,給人帶來搖擺的感覺。
伯恩斯坦非常喜歡爵士音樂,他曾說“我之所以喜愛它,是因為它是一種原始的激情表現方式。
它從來不會大悲大喜……我還因為它的幽默而喜愛它。
幽默會隨著音符流露出來,使你感到你是在和音符‘嬉戲’,在和它們開玩笑……”?。
伯恩斯坦擅長在創作中融入爵士音樂,此作品也有很多爵士音樂元素存在。
伯恩斯坦本人也曾說這部作品其中的旋律是在當地酒吧內得到的靈感。
作為近現代時期帶有爵士風格的作品,豐富的音色、多變的節奏,以及復雜的演奏技巧是其基本的組成因素,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和單簧管演奏者之間的配合要緊密,就如同親密的知己,對呼吸、氣息、音色,節奏等細節方面對兩位演奏者有極高的要求。
筆者將通過分析作品的節奏織體、旋律樂句,音樂氣氛,加上自身演奏實踐的感受與理解,對鋼琴演奏以及與單簧管的配合進行探討。
第一樂章Grazioso(優美的),2/2拍,奏鳴曲式。
呈示部:第1小節至76小節。
一開始由單簧管單緩緩弱起開始演奏出主部主題,鋼琴聲部以對位的形式與旋律聲部配合呼應,映襯著單簧管長線條優美的旋律。
在第九小節起三連音的出現,不斷推進樂句的涌動。最終將旋律交于鋼琴聲部。
這里鋼琴演奏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譜面寫的是p,但音量不宜過小,要注意樂句的走向和傾向性以及左右手兩個聲部的音量平衡,貼近主題聲部的走向,以推動旋律聲部的進行。
在第12小節導七和弦解決下,將旋律交給了鋼琴聲部。
從A開始,再次出現的主題,音域更加寬廣,情緒更加激動,鋼琴的整體音量由P變為了mf?鋼琴和單簧管的旋律不斷膠著前進,旋律由單音擴展為雙手的八度,持續漸強加速。
鋼琴演奏者在看到雙手的八度之后不要兇狠的把音量都放出來,而要在激動中帶著克制,好似一股一股的浪潮涌動,但句子不能斷,手依舊很連。
在與單簧管的互相推進過程中,不斷地利用主題動機,以對位和模仿的形式經過短暫的連接(第26小節至第31小節),隨著鋼琴左手低聲部的洛克利亞調式下行音階,直至副部主題。
在副部主題當中,我們便能看到伯恩斯坦使用的許多爵士元素:鋼琴聲部不斷重復相同的節奏音型以作為伴奏(BoogieWoogie),在第49小節起鋼琴的右手的三連音運用了Swing的元素,左手則是以WalkingBass的方式進行,使得低音有著既穩定有流動的旋律線(見譜例2-2)。
這里是一樂章的一個技術難點,右手有兩個聲部,跨度很大,同時旋律線條要彈奏的很連,中聲部與左手形成四對三,而左手則要彈奏斷奏。
這里的斷奏,要穩定手掌關節,將力量集中到指尖,聲音集中且有彈性。
不宜像敲打出來的一樣聒噪,而要帶著一絲輕松和詼諧,能夠清楚的聽到和聲的變化,右手則保持著連的長線條旋律。
連奏的八度就要求演奏者手指貼鍵,靈活的運用手臂帶動力量的轉移。
上一篇
女生彈鋼琴背影,彈鋼琴背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