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兩件我很感慨的事情,與中國文化有關。
第一件,9月1日,普京親自講開學第一課,叮囑孩子們好好學習中文等東方語言。
為什么?
普京告訴孩子們:事實上,我們并非僅僅是考慮到當前局勢,而是我們正在目睹世界格局的變化(向亞洲地區(qū)轉移)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談到世界未來發(fā)展,普京說,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齊最近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他同意文章中的大部分觀點。
普京說:“文章中提到,到2030年,非洲人口將增長到25億,而歐洲人口將只有4.3億到4.5億。那亞洲呢?中國有15億人口,印度也有15億人口,印尼已經有3億人口。所以這是一個客觀的過程。這與當前的全球政治形勢無關……這些都是一個絕對客觀不可避免的過程。”
而且,俄羅斯和中國、印度等國的貿易快速發(fā)展發(fā)展,“我們需要學習與我們國家關系不斷發(fā)展的國家的語言”,而且俄羅斯政府正在鼓勵這樣做。
看了一下數(shù)據(jù),1997年,俄羅斯學中文的人大概在5000,到2017年已經達到了5.6萬,現(xiàn)在顯然更多。
2019年,俄羅斯首次舉辦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中文科目考試。中文成為繼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后的第五種俄羅斯全國統(tǒng)考外語科目。
曾幾何時,中國人積極學習俄語;現(xiàn)在,俄羅斯鼓勵孩子們學習中文。
這個世界,30年河東,30年河西,確實滄海桑田。
第二件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訪華,衣著讓人眼前一亮。
在世界金融格局中,IMF是重要的存在,其影響力,坦率地說,有時更超過世界銀行。
看新華社發(fā)的照片,和我們的總理見面,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笑得更格外開心,尤其是她一身中國傳統(tǒng)服裝,比我們中國人還中國人。
奧爾基耶娃來自保加利亞,她還擔任過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她是西方人,事實上,按照慣例(可怕的慣例),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世行行長一直是美國人,IMF總裁則必須是歐洲人。
作為一個西方人,這次來到中國,欣欣然穿著中國的傳統(tǒng)服裝,這不是熱愛是什么呢?
兩件事,也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總覺得,還是體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趨勢,俄羅斯對中文的重視,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當然,這種變化的背后,第一,還是中國文化的魅力,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第二,還是我們今天的國家實力和影響力,發(fā)展還是硬道理啊。
看到這兩則新聞,還是挺自豪挺感慨的。
當然,作為中國人,我們更要有文化自信,學好中文,別我們寫出的中國字,以后都沒有外國人漂亮;更重視文化傳播,讓更多外國人為我們的文化著迷,這也是軟實力。
記得9年前,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我們領導人就引用拿破侖的一句名言說: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
很意味深長。
中國文明能夠綿延5000年從未中斷,靠的從來不是利劍。世界格局正在發(fā)生重大而深遠的變化,我們更要有這種自信和底氣,還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不排除未來有一天,世界很多人都會說中國話,很多人都以穿中國服飾為榮。當然,我們也要以更大的胸懷,尊重其他的文化,學習他們的語言。
越是開放的,越是無敵的。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