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貓和老鼠鋼琴曲講解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貓和老鼠鋼琴曲講解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首歌曲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匈牙利狂想曲》全組19首曲目都是以當時匈牙利民歌音調為主題,并于1846-1853年、1882年以及1885年期間所編寫。其中第2、5、6、9、12及14首其后由奧地利音樂家法蘭茲·達普勒(Franz Doppler)改編以交響樂方式來演奏。
擴展資料:
身著燕尾服一本正經的鋼琴家湯姆走上舞臺,與樂隊合作為觀眾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專心致志的湯姆絲毫沒有料到,一位不速之客將打亂它的表演。
此時此刻,小老鼠杰瑞正在鋼琴內低音區睡覺,湯姆的演奏攪擾了它的睡眠,生氣的杰瑞索性起身,干擾湯姆的演出。湯姆一面要應付小杰瑞的搗亂,一面又要努力演奏,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在杰瑞的搗亂下,整場演出妙趣橫生,當然對湯姆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
也許在William Hanna和Joseph Roland Barbera創作出Jerry和Tom時,根本沒有想到過,這兩個生動的“小玩意”能給動畫世界帶來多少驚喜。
《貓和老鼠》自1940年問世,備受世界喜愛,在1990年我國引進動畫后,《貓和老鼠》成了老少咸宜的動畫經典。這對歡喜冤家的對頭日常令人捧腹,即使我已經過了沉浸動畫世界的年紀,《貓和老鼠》給我的感覺卻絲毫不顯得幼稚,就好像當時的制作團隊并沒有打算將《貓和老鼠》打造成低齡動畫,而是抱著能將身著燕尾服的一本正經的紳士也逗得捧腹的覺悟去制作的。
可能當前商業化的動畫行業很難再做出像《貓和老鼠》這樣經典的動畫了,他們倆已經成為了當今動畫藝術中難以逾越的經典,他們能夠一直受歡迎有其自在的優秀特點,也有獨特的時代標記。這次我試著找出能解釋《貓和老鼠》經久不衰的特質,再一次欣賞《貓和老鼠》。
獨特的啞劇幽默與音樂跨越了年齡
在啞劇里,為了營造滑稽詼諧的氣氛就必須要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與夸張的表情,而這也是《貓和老鼠》十分具有特色的一點,甚至成為了其獨特的畫風:在貓與鼠爭斗追逐地過程中貓和鼠被打、被拍之后地形狀、追逐過程中的夸張動作,抓到老鼠后的表情等等這些被創作者細致地并且極具張力地展現出來。
在真人的啞劇中,各種豐富的表達需要演員的高超演技加持,而在動畫中,夸張中的細節卻成了關鍵。就拿tom彈琴的《貓的協奏曲》來說,湯姆所彈奏的鋼琴曲是著名鋼琴家弗蘭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而動畫中的演奏過程十分流暢,湯姆貓的指法,腳法是完全正確的,而這種對于動畫片的嚴謹與自律,放在當前,都能讓很多動畫無地自容。
短短6分鐘,即使缺少語言的情節帶入與描述,《貓和老鼠》的敘述能力卻十分驚人。不信的話你就看看,幾乎每一集都有正兒八經的事件起因過程結果,事件的推動無需煩綴的語言,只有夸張的動作與音樂,這兩種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得動畫變得十分緊湊,節奏毫不拖沓,短小精悍。
也正是因為幾乎沒有加入人的語言,才使得《貓和老鼠》有了如此強的跨年齡能力。畢竟幼兒化的語言孩子能聽懂大人卻難免心生抵觸,同樣正常的語言孩子也不一定會喜歡。語言不一定是世界統一的交流方式,但音樂是,這句話用在不同年齡的溝通上,卻也并不錯誤:細致獨特的背景音樂,對情節烘托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動畫中出現的音樂幾乎與動畫情節完美貼和,舒緩時悠然輕快,緊張時緊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貓和老鼠鋼琴曲講解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貓和老鼠鋼琴曲講解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